“目光注视着白冷城的摇篮”,教宗惦记着“在巴勒斯坦、以色列,尤其是在加沙的亲爱的基督徒团体”,并且关怀在黎巴嫩,特别是该国南部的基督徒团体,以及在叙利亚的基督徒团体。
前不久,曾从报刊上看到一篇怀念父母的文章,其中的细节特别感人,作者详述了自己在幼小年代便遇上了受饥挨饿的艰困岁月,而干苦力的父母硬是在自己饿肚子的状况下,把从集体食堂领到的馒头饭菜拿回家,让儿女们饱飨,
只要石油价格上涨几个百分点,就能让饥饿的人口数目从十亿变成二十亿。
涌入欧洲的移民潮无论在持续的时间上,还是涉及的人数上都堪称为一场悲剧。对此,西方富裕国家的态度仍旧是得过且过,冷漠以待。教宗方济各却立即以身作则,指明款待每个人的价值。
我本人被公司所器重,更重要的是主耶稣的名受显扬。因为公司上下、全船同事都知道我是一个信主、靠主的人。船上有同事常常当着我的面翘起大拇指向我开玩笑说:阿亮,你的主OK!是啊,主耶稣确实是大大的OK!
帕里亚总主教在介绍教宗这封信时表示,在教宗心中,家庭不但是受关注的对象,也是世界主教会议行程上的主体,因为家庭印上婚姻圣事的记号,它们是教会中的多数。
帮穷扶弱当作自己的义务,不管分内分外,从楼下看管自行车的老太到街上叫卖的小贩,只要是他看到的或是听说的,他都视作帮扶的对象;教友家里困难,同事生病住院,亲戚生活不顺,学生有了麻烦等等,他都像自己的事一样上心,无私的关怀爱护
教宗指出,这次危急情况让我们懂得“我们是多么有赖于别人的关怀”,促使我们以新的方式服事身边的人。“全球性的不义该当撼动我们,让我们醒悟并聆听穷人和那已患重病的地球的呼声”。
临终关怀专家认为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体上的病痛,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减轻患者机体上的痛苦的同时,做好临终患者的心理关怀和疏导,通达病人的信仰之路,让病人没有顾虑安然而逝。
他们强调会“致力关怀和照顾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