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效法他以身作则所树立的怜悯、宽恕、爱人如己、不遗余力救助疾患贫困手足同胞及最小兄弟等光辉榜样,使他舍己为人的精神进入我们的心灵深处,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他“人溺己溺、人饥己饥”、悲天悯人、救死扶伤、慷慨无私、广阔高深的超性圣爱
修女表示,需要找到“祂的临在与我们经验之间的连结点”,避免超性的奥秘与人毫不相干。福音中的比喻揭示出基督的风格,麦粒和种子的比喻,让人懂得微小的意义在于它是未来的承载者。
圣经教导的救恩史给我们清楚的启示:因为人从一开始就遭受魔鬼捆绑,生活在罪恶奴役之中,失去超性恩宠也就失去了根本的判断力,无法认识天主。
教宗提醒大家基督信徒的爱超过了自然的爱的能力。正如圣保禄所揭示的,这是一种神学的德行。只有在爱德活动中奉献自己,这活动才相称于肖似天主的人。
这个意思特别在强调这些原则有潜能促使人类去发现生命最终和超性的意义。就因为如此,基督信徒有责任实现和平与正义,他们缔造社会公益的义务与他们宣报天主赐给人类永生的恩典彼此分不开”。
教宗说:这是常新、永远惊人的喜讯,因为超出了我们最大胆的各种希望。更重要的是,它不仅是一个宣报:它是一件大事,一件发生过的事,这件事让可信的证人在纳匝肋的耶稣这个人身上看到、听到、触摸到了!
一,窥视命运多舛的浙江天主教1,以利玛窦为代表的初期耶稣会传教方略2,礼仪之争带给我们的几点思考3,台湾教会的启示二,在中国文化中生长的圣言1,圣经的超文化特性2,圣经在中国大陆的成长三,天主教以怎样的面貌呈现给同胞
首先,神恩“全是为人的好处”(格前十二7),为所有人的益处,为团体“服务”(伯前四10);其次,神恩是特别赐予“一个人”或“某些人”的恩典,不是以同样方式赐予所有人,与成圣的恩宠、三超德,以及圣事不同,
正如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在《愿他们合而为一》(Utunumsint)通谕中所指出的:“对兄弟情谊的认同(…)远远超出了大公性礼貌行动,它建构了一个基本的教会学。”
见弱不帮,见恶不警,见贫不扶,见陷入罪恶中的兄弟姐儿们却假意尊重,甚至文过饰非……看似明智地逃避责任,其实却是引火烧身,否定自己,否定信仰,赞同作恶,默认罪恶在兄弟姐妹们身上残害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