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的这段叙述显示了耶稣不仅有治愈人身体病症的能力,而且也有宽赦人罪过的奇能;其实,身体的痊愈只是精神痊愈,也就是获得罪赦的一个象征。
推己及人,恐怕谁也不敢自诩“十全十美”“白璧无瑕”,只是错误的类型和程度不同罢了。天主的仁慈是无限的,他也乐于宽恕我们所犯的一切罪过。但人却必须承认自己有罪,且愿真心悔改。
牛顿在临终之前,面对仰慕他的智慧和称颂他伟大科学成就的人谦虚地说:“我的工作和神的伟大创造相比,我只是一个在海边拾取小石和贝壳的小孩子。真理浩瀚如海洋,远非我们所能窥尽。”
回想在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当中,我发现自己并没有为教会和社会做出什么特殊的大事,我只是尽力效法了召叫我的那位——耶稣基督。
我们认为圣召是有的,只是没有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没有机会让这个想法,这个回答天主的火花释放出来,没有走出眼下生活的可能性,这种眼下的生活不推动他们走向慷慨,走向“永远”,走向彻底投入的境界。
老人没有回答,只是微微地笑了笑,很神秘的样子。倒是我们周围的人听了这默而不宣的话,忍不住笑了起来。自从老人染了头发之后,我下班时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也许他的白发变成黑发,不再那么醒目了吧。
若是我们发现某人特别是神长的“短处”,只是闷在心中,不就成了“见死不救”吗?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和行为也是要不得的!另一方面,若是添枝加叶地大肆宣传,那就更不好。
圣经是教会信友生活的指南针,圣经说:“就如身体只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体。……若是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都一同受苦,若是一个肢体蒙受尊荣,所有的肢体都一同欢乐。”
信仰不强迫人接受,却毫无畏惧、不分彼此地向人提出邀请,所依靠的只是基督。教宗又说:“所有人最终都会询问希望的理由,即使那些看上去不会关心这个问题的人,也会。
“迷信”与“社会”的对立曾经有人指出,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特别迷信,缺乏坚信。即使在特别的时代,中国人也有自己的信仰方式,信靠某人、依赖某种外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