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主教首先对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方向等给予高度评价,对培育团成员的奉献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了肯定,面对学院当前遇到的困难挑战问题,给予了指导并寄予希望。
神父表示,今后教堂也将继续秉持着这份爱心与责任,持续关注老弱病患教友的生活状况,定期进行探访和帮扶,让每一位教友都能在困难时刻感受到来自教会大家庭的坚实依靠,在天主的爱中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对未来充满希望
“这本书邀请众人重新发掘禧年的美,将其视作一个深刻喜乐和更新的时光,在这期间,信众们蒙召成为全球希望的见证者和使者,藉着信德和韧性面对新的挑战”。(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段永昆神父以“共融”为核心,从圣经根基、教会训导及现代牧灵挑战三个维度展开论述。他首先援引《若望福音》中“你们该彼此相爱”的教导,强调共融是基督徒灵修的本质,亦是教会团体生命力的源泉。
任何算法都不能取代诗意、讽刺和爱;学生们需要发现幻想的力量,看到灵感的萌芽,与自己的情感相处,并懂得表达自己的感受。”
中所言,爱自己的国家,实属天主教会训导的一部分。这始自为人熟知的耶稣圣言:“「凯撒的就应归还凯撒,天主的就应归还天主。」”(谷12:17)。
耶稣叫群众和门徒们前来,他说:“那愿意追随我的人,就该舍弃自己,背起他的十字架跟我走。因为凡想救他自己生命的人,反而会丧失生命;但那为我和福音而奉献生命的,必会获得生命。
学习母语中文,是为让儿女从文化上找到自己的根。同时,黄先生也非常重视儿女们的信仰,经常带着他们去教堂。
各自都说着自己的语言。这就是圣神的恩典:那时候,他们发出“喧嚣声”,说着自己的语言,还都能相互理解。这就是耶稣会士的职责:成为圣神的工具,发出这些喧嚣的声音。
圣母玛利亚从信仰上知道小耶稣是天主子,也是自己和整个人类的救主,但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她却要像每一位母亲一样照顾和教育小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