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从慈悲禧年的格言谈起,指出耶稣在要求我们慈悲如同天父时并未考虑数量,只是要求祂的门徒成为慈悲的标记、管道和见证人。教会必须在现世、在各个世代将天主的慈悲施予全人类。
耶稣的话令门徒们深感诧异:富人进天主的国是多麽难啊!骆驼穿过针孔,比富有的人进天主的国还容易。伯多禄於是代表门徒们问耶稣:是的,这个年轻人走了,可我们呢?我们为跟随祢而舍弃了一切,我们能否得救呢?
复活的耶稣愿意看到11位门徒,称他们为兄弟,而且宽恕了他们曾遗弃自己的罪过。耶稣在加里肋亚与门徒们会面,他们一看见耶稣就朝拜了祂,虽然有人还心中疑惑。
教宗首先从《天主经》谈起,那是耶稣交给祂的门徒,又由祂的门徒传给我们众人的祈祷,是基督徒最卓越的祈祷(参閲:路十一1-4)。教宗指出:基督徒祈祷的全部奥迹都浓缩於这句话内:敢於称天主为父亲。
门徒们从这个动作认出耶稣来(参阅:路廿四30-31)。教宗在要理讲授中,以《路加福音》的这段记载为切入点,指出在弥撒的圣祭礼仪中,主祭重复耶稣掰饼的动作後,便带领会众诵念《天主经》。
在大会即将闭幕的时刻,我想到了福音——耶稣在升天前对他的门徒说: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16:15)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
然而,基督的门徒必须按照圣神行事,净化心中的恶,以圣洁的顽强态度选择福音的道路,拒绝世界的捷径。
(玛11:29)那么,作为他的门徒和追随者,我们又怎能不铭刻心中认真实行?然而,我们是否常用这一句圣训对照、检查自己的思言行为?是否背着他的轭,向他学习?恐怕相距甚远吧!
耶稣透过穷寡妇这个活生生的例子,为祂的门徒上了一课。寡妇社会地位无足轻重,因为她没有一个能捍卫自身权利的丈夫,因此很容易被不择手段的债主剥削。
为此,我们需要依靠圣母,正如福音所描述的,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去表姐依撒伯尔那给予陪伴,在迦纳婚宴上出手帮忙,在最后晚餐厅鼓励门徒。教宗说:圣母玛利亚是治疗孤独和分离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