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则故事,我们一定会笑那孩子太幻稚,然而细细回味一下,就不难发现故事的真正寓意——就是耶稣教导我们的:“凡你愿意人给你做的,你们也要照样给人做”。
当我带着这样的疑问不断地去体悟生活时,终于发现,原来事事感谢是因为他给我们安排的每件事都是让我们从中获得裨益,每件事都是他主动赐予我们的恩惠,都是他流露的爱。不是天主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天主。
一朵小花可以傲立严冬,那么我也一样可以迎着严寒而行,使我的人生更美,使我能在人生中发现更美的花,不是吗?人生难免经历严冬,但严冬能造就真正的勇士。
酒刚喝完,车夫就发现车轮转动了一下,自己走出了泥沼,可是自己那时并没有推动车轮啊,那时他只是想着再为这位可怜的妇人盛一杯酒。
只要善于比较,勤于对照,你就会意外地发现,原来自己身上有许多常常被忽略却并不小的暇疵。做过、经历过甚至听说过的事情也可以作镜子,可以作为我们通向成功的途径,也可以给我们提供前车之鉴。
当我从修女手中接过报名名单发现玲儿的名字时,心里不禁感到一阵热流。从堂里出来时,我问玲儿:“为什么要当修女?”她抬起头看了看我,然后调皮地回答说:“不知道!”“也许这就是答案吧!”我自言自语。
时间不常,人们发现她有点精神病,便很少和她在一起。一年之后,该妇女突然间登上讲台,讲起默示录上的话来,说:我就是第二次要来的基督,你们信从我吧。
回顾“玫瑰经”的兴起和“玫瑰月”的订定,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均是在教会遭遇冲击、困境之时兴起和制订的。
小男孩紧挨着她坐了下来,打开手提箱,拿出一瓶饮料,正准备喝时,无意中扫了老太太一眼,他突然发现老太太看起来似乎很饿。于是,他拿了一块巧克力递给她。
还有一次她去传教时,掉到了井里,幸好被人发现,将她救出。在教会遭难的日子里,有的神父、修女入狱或被软禁,她不顾个人安危给他(她)们送饭送日用品。后来她自己也遭受巨大苦难,还照常帮助别的教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