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怜悯意味着把别人的痛苦当作是自己的痛苦,而不仅仅是感到同情。耶稣就是这样的:祂与我们一同受苦。祂与我们受苦,为我们受苦。祂治愈无数病人就是祂怜悯人的标记。
教宗从当天的福音谈起,讲解了信仰的中心事件:天主战胜了痛苦与死亡。教宗说:在基督的苦难中,我们看到天主回应我们因痛苦与死亡经验而引发的焦虑、甚至愤慨的呐喊。
有了感恩和幸福,便有了工作与生活的动力,积极向上的心态可能会助他更快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瞧!客观的现实没有变,我们只需换下看事情的角度,便能使痛苦变成喜乐,使抱怨变成感恩了。
教宗说:我怀着极大的痛苦和担忧,继续跟进叙利亚的局势。约两年半的内战,叙利亚死亡人数超过10万,其中7千是孩童。此外,还有4百万难民和流离失所者,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我的这句问话没有错,我们看到的只是教宗的勇气,却没有注意到教宗的压力,如今的社会是多么的败坏,我们的信仰是多么的无力,尤其是教会内部层出不穷的问题,都得不到良好的解决,作为伯多禄的继承人,作为教会的领头羊
有了感恩和幸福,便有了工作与生活的动力,积极向上的心态可能会帮助他更快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瞧!客观的现实没有变,我们只需换下看事情的角度,便能使痛苦变成喜乐,使抱怨变成感恩了。举个例子。
关于中东这几日局势的恶化,教宗向记者们强调:那里的局势非常困难,需要为这艰难的局势祈祷,使所有卷入战事的各方都放下武器,同时也能早日找到解决危机的途径。
在《圣咏集》中我们可以找到人类的全部情感:喜乐、痛苦、怀疑、希望和辛酸。”
(玛22:35-36)因为你的亲人就是你的命运,他们快乐,你也快乐;他们痛苦,你也痛苦。最爱你的人是你的亲人近人,最关心你的也是他们。所以你要爱他们和爱你自己一样,你也可以得到他们对你同样的爱。
教宗在讲话中谈到一心委员会这次会议讨论的中东人道危机,指出面对叙利亚和伊拉克遭受的极大痛苦,国际社会似乎无力找到适当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