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9日,刘志庆教授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作题为“中梵困局的历史成因及其化解之道”的学术报告,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步方式进行,杨慧林教授、张风雷教授、王卫东副教授等学者及部分师生参加线下会议
教宗说:教会要努力成为希望的场所:制定一些培育和提高意识的计划;为保护移民权利而高声疾呼;提供救助,包括物质性的帮助,不排斥,使每个人都得到天主子女的对待。
他也向基督徒团体,兄弟姐妹度共融生活的场所,指出这些弟兄在原籍和社会状况上的差异并不降低他们的尊严,也不将他们排除在天主子民之外,因为众人因着在基督内兄弟友爱的联系而彼此相识。
即使是在通常谈论其它议题的虚拟场所? 答:当然。我们希望能在这时候尽可能的搜集到更多的照片。
如何在我们的家庭、邻里、团体、以及工作场所,向那些还没有机会听见或体验的人们传扬福音,展现天主的临在?如何使那些没有来参与弥撒、祈祷的人,有机会接触到耶稣基督?
教宗在对基金会成员代表发言时表示:「家庭和工作是实现人类圣召的最佳场所。」在这样一个以危机为特色的时代,教宗提醒:经济的作用,必须常是支持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的利益与安全。
问:刚刚开始的信德年也会是个试验场所﹐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努力吗? 答:这是一定要的。因为疲累、有时是怠惰的信德﹐能因此得到提振﹐重新恢复热忱和勇气﹐对此有着强烈的需要。
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医院是福传场所:人性和灵性使命。教宗在向他们发表的讲话中强调,人的健康是需要受保护和维护的普通大众的利益,它不能由市场规律来支配。教宗也谈到今日社会有失去关心受苦人能力的倾向。
答:我认为是认识信仰的重要场所。我个人参与了这4次在罗马举行的聚会。第一次我们参访了基督徒地下墓穴,当时所有的青年都能进入墓穴里,不过今年却不行。
在几天的交流后,有香港参加者说欣赏国内教友在祈祷和礼仪中表现的虔敬,而国内参加者则欣赏本地教友的活泼和投入,并对首次在公开场所参与弥撒有新鲜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