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人和自己的关系——与自己做朋友(爱自己)(一)修道人的人格培育及心理需要1、人格培育的重要性2、人格培育的方向3、人的基本需要(二)修道人需求与价值的整合1、圣召是什么2、圣召动机之澄清
他们反而仗着本来为服务他人的角色,使之成为一种蛮横、操纵的工具。为他们来说,祈祷再也不是与天主会面的时刻,反而变成一个炫耀的时机,假正经、假虔诚,以吸引群众的注意,赚取好感(参阅同上)。
在每晚的家庭晚课后,恳求天主、恳求圣母帮我寻到弟弟成为了我求恩的首要内容。同样,我深知,老家的母亲,也以老教友特有的方式在呼求。
教宗再次强调:教会的首要使命是宣讲耶稣基督和祂赐予万民的福音,换句话说,就是要向因各种理由远离教会的人传福音。他叮嘱非洲教会要做更有味道的地上的盐。
他说:现在回想起来,以礼仪作为开端非常好,如此让天主的首要地位、朝拜圣体的首要性突现出来。 教宗强调,将关于礼仪、天主和朝拜圣体的议题放在大公会议开端,实在是天主圣意的安排。
他在中国传教的过程中强调祈祷的重要:首要的是祈祷!缺少祈祷很危险,比缺少传教经费更危险。没有祈祷,我们的工作就不能进行!
2、天主就是福神据说,许多人,逢年过节的首要大事是:拜财神。有的庙里的“头根香”可以卖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您已经这么有钱了,还拜什么财神呢?!
因此,帕索里尼神父重申,公审判比喻的首要意义正是:“在行善之前,记得使自己成为卑微的人乃是美好且必要的”。
圣母堂的范围几乎占了半座西佘山,在山南麓有一座中西合璧的牌坊门,牌坊为中式五开门建筑,角上塑石狮,而坊上雕有西方宗教纹饰与文字,顶上正中立一尊圣母塑像,牌匾额书进教之佑,这就是圣母堂的山门。
1603年,利玛窦在北京出版《天主实义》,在该书的第二篇,他引用了儒家典籍中的十一段文字谈论上帝,如:《诗经》大雅云: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尚书》汤诰曰: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中庸》曰:郊社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