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父不但能治愈我们肉身的苦难和灵魂的创伤,同时还能治愈我们的罪过与冷淡。对奇迹事例,我们需正确认识天主救恩的赐予,应有受恩者的信德与善行作前提。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求则得,觅则获”。
耶稣以自己苦难的鲜血推倒了敌意造成的‘分离城墙’,他一定会赐给怀着信德祈求他的人力量,来消除所有的痛苦折磨。”教宗接着告诉参礼的人士,只有在令一切分歧得以和谐的天主的爱指引下,才能达到基督信徒的合一。
也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重担和辛酸。但是,只要我们敬畏天主,相信天主,我们的一切重担天主都会帮助我们担当,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
它使我们学会同情他人的苦难,学会正视灾难,学会感恩;它使我们少了一些埋怨,多了一份关爱;它使我们学会了感恩,懂得了感谢,感谢在危机中看到的友爱与平和,感谢并珍视我们拥有和得到的一切。
教会在考验和苦难中前进,因主所许的圣宠的力量而得到鼓励,使她在人性的懦弱中不失其全盘的忠贞,且要以堪当基督净配之身自处,在圣神的推动下,不断地革新自己,俾能从苦路进入不会没落的光明中。(待续)
圣母双臂张开,仿佛是向苦难的众生敞开怀抱。拾阶而上,便来到圣母的最后隐居地———一座由灰白色石头砌成的方形小屋,现在是一座小教堂,基督徒称之为“帕那亚·卡普鲁”,公元4世纪左右建成。
他面露悲悯之情,仍在关心着人间的苦难。他的崇高、理想之美与茹达斯的卑劣形成鲜明对照。使主题格外突出。从构图看,画面大量的规整直线,增强了肃穆的气氛。
教宗对此表示,苦难与冲突的境况对於天主而言是慈悲的机会,今天正是慈悲的时刻。今天,耶稣的门徒依然蒙召引导人与富有同情的慈悲救恩相遇。
然而,当这种事发生时,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与苦难场所格格不入的人性匮乏,令人悲恸不已。你们要孜孜不倦地做病人的朋友、姊妹和母亲。」耶稣临在於每个卧病在床的人身上,向我们求救的正是耶稣。
教宗解释道:这份爱尤其体现在对苦难、不公、贫困,以及人类历史的一切处境的关注;这些处境以不同的方式显示人在身体和道德上的限度和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