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圣经图像是「老人要看见预言的梦」(参阅:岳三1)。这个图像强调了见证的价值,因为人们能在其中看到天主的梦和人的生活。教宗指出,老人看梦境和青年见神视「是相辅相成的两个事实」。
比如当她和圣若瑟献耶稣圣婴于耶路撒冷圣殿时,老人西默盎指着耶稣圣婴向圣母说:看,这孩子已被立定,为使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和复起,并成为反对的记号。
那时马相伯老人正好退隐在土山湾孤儿院内,张充仁经常向这位爱国老人求教,学习书法、古文和先秦哲学。使他从小就受到中西文化的双重熏陶,吮吸着中西文化交融的乳汁,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和美学基础。
正在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叫道:“不好了,有人吐血了”,神父一听也顾不上擦药,连忙冲出去,原来一位老人高血压犯了,需要送医院急救,情况危急,神父连忙打电话叫了一个教友把车开到路口,就抱起那个老人往外冲……
岳厄尔先知承诺“你们的老人要看梦境,你们的青年要见神视”(三1),教宗问道“若不是青年,谁能承受老人的梦境,并将其向前推进呢?”因此,也需要年长者来见证,在经历考验后能以新的面貌出现。
在当地很多村庄,大多青壮年在外务工,留守的多是老人。这次暴雨之后,村子里的很多老人与亲人失去了联络。村里被困的人吃的也不够,只能喝雨水。
当我问到这位教友什么时间做的时候,这位老人回答说:“我是在20天前就开始做了,都做好半个月了。”没有人提起过这种事情也没有人吩咐,而这位老人自己却想到了这些,我问:“你用了几天的时间做的啊?”
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捐的是一千辆自行车。
她们全家人不断地到医院看望春凤表达关怀和安慰,她们还特意为她请了两位专业护士24小时轮流照顾护理她。10月2日全家人又一次都围在她的身边一起为她祈祷后,施太太弯下身深情的对春风说:露德!天主爱你!
在西方,学者们表示当今的时代是老龄化的时代:子女减少,老人增多。这种失衡在质问我们,更好地说,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一项巨大挑战。然而,重利益的文化坚持使老人看起来如同是负担,是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