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礼貌可以是两种人持有的态度:一种是圣方济各·撒肋爵所称的已经是半个成圣的人;另一种是戴假面具的人,掩饰其心灵枯竭及不关心别人。
当她忙得实在不能出去时,就想到小德肋撒一生足不出修院,却做了传教主保,救了很多灵魂,她也把做的每件事向天主奉献,希望借此给教会的福传事业增砖添瓦。
维尔多夏神父告诉了我们他在这个大垃圾场工作的情形:********每个主日,当我进入这个地区到德肋撒修女的修女们的会院去时,我总是非常激动。因为我在那里与那些拣垃圾或是坐在垃圾车上的儿童相会。
教宗提到,在教会历史上曾有许多圣人圣女特别恭敬耶稣圣婴,里修的圣女小德肋撒就是以耶稣圣婴作为她修道的名字。在基督的天主性及人性的位格中,有一段时期天主曾以婴儿的面貌出现。
我也记得德肋撒修女走到这些女孩子面前,对她们说:妳们不要担心,我收养妳们的孩子。我会照顾他,我将是他的家人。如果妳们愿意,也能来这里,也能留在这里。这是一种阻止堕胎的具体回应。
这是获得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德肋撒修女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布恩施爱时所遇到的一些事情,细细咀嚼过后,我们不由得感受到,再简单的生命宴席,也会因爱而倍加丰盛。
我母亲朱明秀,圣名德肋撒,1929年12月21日出生于金山张堰横港,2007年7月25日因肺癌病故,享年79岁。母亲一共姐妹8个,但只有母亲一人存活。
他效仿印度德肋撒修女,强调与穷人“共患难”,并推动教会成为“边缘人群的家园”。其言论深刻影响了国际社会对贫困、难民及移民问题的关注。
(玛16:24-28)4显现给十一门徒派他们往训万民十一个门徒就往加里肋亚。到耶稣给他们所指定的山上去了。他们一看见他,就朝拜了他,虽然有人还心中疑惑。
5月31日圣母月的最后一天,教宗本笃十六世于黄昏在梵蒂冈花园露德圣母岩洞前面与信友一同祈祷,结束圣母月。教宗说向大家说,圣母玛利亚是旅途中的教会最清晰、意义最真实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