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常常问自己:天主是谁?我是谁?谁是我?天主是创造天地万物、全能、全善的真神、无穷美善、毫无瑕疵。我是谁?
《路加福音》记载,耶稣朝着耶路撒冷走去时,有人问祂说:「主,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吗?」耶稣却鼓励他们竭力跨越窄门。
辍学在家的我再次见到了叔爷爷,傻傻地问:叔奶奶走了,你舍得吗?叔爷爷平静地说她到天堂享福去了。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信主的叔爷爷如此淡定,如此从容面对人生的无常。
小学三年级时,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花96元钱买小手琴上音乐课,第三天他的小手琴就被同桌给弄坏了,晚上我问琴哪去了,咪咪说让别人弄坏了。我说要告诉老师,咪咪却说,没有看到是谁弄坏的。
伯多禄问耶稣要宽恕多少次得罪我们的弟兄,是否直到七次。耶稣答道:不是直到七次,而是七十个七次。教宗解释说:就是不计其数,常常宽恕。
有人会问:‘天主慈爱的神学场景是什麽?哪里更容易找到天主的慈爱呢?哪里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天主的慈爱呢?
他说:「人们应该问自己为何教宗替人洗脚会令人如此激动,毕竟每名主教都这样做。」
第一个问题由一位代表欧洲的法国修生提出,他问教宗如何将司铎牧职与觉得自己是门徒和传教士的谦卑相结合。教宗答说,司铎必须是一个永远走在路上的人,一个懂得倾听但从不孤单的人:他拥有被陪伴的谦卑。
拉达里亚枢机提到,教宗方济各去年10月在纪念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签署《信仰宝库》宗座宪章及颁布《天主教教理》25周年活动的机会上,希望能重新提出关于死刑的训导,好能更好地收集近些年来在这个问题上的教义发展
「陈主教就像园主在黄昏5点问一些人,『为什么你整天站在这里什么都不做?』而我的答案似乎与工人对地主所说的相对应,他们回答说,『你也是去葡萄园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