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达成这个愿景,我们需要以伦理为核心的政策和经济:这伦理关乎责任感、关系、团体和环境。我们也需要真正的『我们』,需要稳固且持久的公民形式。
在这里,老人们能够脱离嘈杂的环境,安静的呼吸新鲜的空气,从中感受自然之美。
我们能否帮助他们意识到,大学培育是在培养他们以更大的责任心去面对今天的问题、最贫困者的需要,对环境的守护呢?
当时传教环境非常艰难,但无论如何,也无法磨灭孙神父矢志修道,跟随基督的信心。
如同大人物蒙召实现和平一般,我在自己的小环境和家庭里的作为也对和平有所贡献、合作及参与」。这位宗座署理强调,「身为牧者,我们也得宣讲和平;换言之,我们必须分享、散播与广传和平。
「在我们的西方环境中,很多人或许会劝勉这名青年,重要的是活出自己的信仰,文件上写什麽无所谓,甚至可能有人会建议他说,不做基督徒比较容易求职就业,尤其是在公家机关」。
派遣礼后,合一世界青年彼此分享他们在自己环境所遇到的困难与障碍,如何用爱去克服困难,例如在哥伦比亚政局动荡接近五十年,青年经历创伤,但信靠主,以仁爱修补各方面的分裂。
这次以建设桥梁为题的国际会议就是要强调,在一种紧张和分裂的环境中有必要建设新的行程,使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生活观和政治取向彼此接近。
法雷尔枢机进而解释道:「在我们所处的环境里,个人主义不断加剧,婚姻与家庭之美恐怕会被掩盖住。在社会的深层变化面前,过去的牧灵模式和方法似乎不再奏效。
最后,他鼓励记者更多关心当前的事件,特别是发展和环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