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因贫穷、失恋,或环境恶劣感到痛苦,那么他主观上就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因而主观上便觉得寿长。福与寿不可兼得,顾此便失彼。这难道不是上帝的绝对公平吗?你追求幸福吗?那你同时就是追求短寿。反之亦然。
教宗警惕道:「人人享有能源的愿景,绝不能透过可怕的全球温度上升、更艰难的环境条件和贫穷线提高,因而导致日益加剧气候变化,这不是人们期待的结果。」
一个14岁的孩子,面对着贫穷、失学艰辛度日,心里到底承载着怎样的东西才会有这样的神情?这样的承载又能坚持多久?
圣座代表呼吁要谨记,「饥饿和各种形式的贫穷都因排斥现象而日益恶化。唯有促进融合与团结,才能消除饥饿、保障食物安全、增进人性尊严。
喀麦隆的主教们在文告中表示,西方媒体“忽略了”教宗在非洲关于贫穷、修和、正义与和平讯息的“主要方面”,他们称有些媒体的态度“非常严重”。
大会中要讨论传播福音工作与南美洲的贫穷问题。
主教们解释说,这种死亡文化在折磨大部分人民的贫穷中最常看到。
贫穷如河流般涌进我们的城市,而且日渐扩大,甚至要暴涨似乎要淹没我们,而向我们寻求帮助、支持和团结关怀的弟兄姊妹的哀号却越来越大。
有鉴于此,教宗说道:唉,我也为贫穷担心!我为我的修会家庭做宣传,但圣依纳爵说过,贫穷是度奉献生活的母亲,也是它的围墙。贫穷是母亲,它赋予生命,围墙则抵御世俗的侵扰。
教宗本笃十六说过爱和贫穷彼此分不开。是的,贫穷的地方更需要关爱,因为爱是滋养大地的雨露、爱是缔造和平的种子、爱是孕育快乐的摇篮、爱亦是充满希望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