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的印度德肋撒姆姆(MotherTeresa)也入选其中。
教宗引述上个主日3月23日的福音,反思耶稣与撒玛黎雅妇人的相遇,指出上主喜欢与被边缘化、受排斥和被轻视的人相遇,就像遭犹太人排挤的撒玛黎雅人。
在近人的比喻中,耶稣以司祭、肋未人和慈善的撒玛黎雅人为例,明确地指出了善尽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紧急援助义务甚至比完成宗教义务——安息日礼拜与祭献还要重要。
当那一天到来,你将看到伯多禄手握的正是当年在凯撒勒雅从主的手中接过来的钥匙。 五、圣神活水浇灌啊!圣神活水浸透啊!
新德里(信仰通讯社)—真福德勒撒修女即将封列圣品的消息传来,印度教会主教万分激动欣喜。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3月1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祈愿四旬期能使我们做好心灵准备去领受天主的宽恕,并如同天主那样宽恕他人,忘记他人的过错。教宗的弥撒讲道以礼仪读经与福音为主线。
圣女年仅15岁就决定加入加尔默罗会,由于年纪过轻,破格得到良十三世教宗的特准,入会后取名耶稣婴孩德肋撒。
印度新德里的甘地国立公开大学最近设立研究社会性问题的德肋撒修女讲座。该大学设立这个讲座的目的,为给予学生慈善工作方面的培育。
接著,教宗邀请会士们注视《路加福音》中慈善的撒玛黎雅人(参阅:十15-37),从中获得启发。教宗表示,「对急需者伸出援手的迫切心情,催促他放下自己的计划,暂停旅程。
由此说明:圣玛利亚•玛达肋纳,在救恩史上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在我们今天的世界中,也值得受到赞扬。我们事实上有多了解圣玛利亚•玛达肋纳呢?她对我们的现世意义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