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早在1927年,鲍思高神父便已享誉印尼,许多学校和孤儿院均以他的名字命名。1991年,鲍思高神父的继承人们转道维斯马,即今天省会院所在地。
另外,在附近也发现一处公共浴池遗迹,间接印证原意为“榨油机”的“革责玛尼园”名字的由来。这间教堂所在的时期是耶路撒冷在被穆斯林统治时,而从这次发现可证明,在该时期基督徒仍不断地到圣地朝圣。
至于为何取这样一个名字,奈特解释说,他是从读过的一本书中找到灵感的。这本书名为《死囚漫步》(DeadManWalking),由罗马一位天主教修女所写,书中主张废除死刑。
相反地,成圣是所有领过洗的人的普通圣召,并且很多圣人的名字只有天主才知道。最后教宗指出,圣人们指引现世人们如何过福音的生活,他们是福音的生动写照并为世人指引道路。
这是仁爱会修女们在埃及开办的第一间会院的名字。在明亚教区管理一所教会学校的印度裔耶稣会士克凯塔神父接受本社采访,介绍真福德肋撒修女继承人们遭遇的种种困难、与穆斯林的关系、部分埃及女青年的圣召。
耶稣的名字倒下了吗?耶稣的真理倒下了吗?耶稣的教会倒下了吗?今天,世界上的基督徒已突破20亿人,《圣经》是全世界最畅销的书籍。
40余名有志福传及每日读圣经的教友在神父、修女的积极带动下在条幅和承诺卡上郑重签下了名字。勇传福音无怨无悔午饭后,分成三个大组外出福传。神长教友们到不同的村庄传扬福音。
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彭神父说:“不知道,因这事发生的很突然,我忘问了;她长得很瘦,瓜子脸,个子不低,有一米六七的样子。”第二天上早操,我到了操场。
答:我们应该回到1956年,那些被称为“匈亚利事件”的日子,当教宗庇护12世向世界痛心的发出号召:“天主,这个名字是所有权利、正义、自由的根源,要回荡在议会、广场、住所和办公室内”。
我们有一个名字,天主不把我们所犯的罪与我们的名字之间划上等号。教宗最後总结道:天主希望我们的自由能从恶转变成善,藉着祂的恩宠,这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