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六日,来自智利、乌拉圭、巴拉圭、玻利维亚、安哥拉的宗座传教善会所属的青年传教团在里约郊外参加了传教周,认识了解当地的传教工作、共同深化了传教精神与传教使命,打下了传教基础。
本台随行记者罗伯特·皮耶尔马里尼关于当地媒体的反应,作了以下报道: 巴西发行量最大的《圣保罗页报》7月24日在其首页放置了一张没有标题的科帕卡巴纳开幕弥撒的照片。
据本社从当地获悉,穆斯林、德鲁西族、部落族群和叙利亚全社会都将响应教宗的和平祈祷守斋号召。
布罗切罗神父又被称做「高卓人的神父」,在当地的语言中有「帮助人的神父」的意思,这是当年看着他骑马来做牧民传教工作的人们对他的昵称,他尤其是天主的人,以宽阔的爱心来帮助活在悲惨苦难中的人们。
当地通讯员告诉信德网说,教友们有的勇敢地把资料发给了陌生人,有的从身边人传起,向朋友们开口讲述信仰并邀请他们来教堂看看。福传的步伐已经迈了出去。
这要感谢当地人民的合作,也得益于姊妹教会和传教士们的帮助支持,如韩国教会。多年来,韩国教会坚持向蒙古派遣传教士,给予我们经济支持、传教支持。
他重整教区的修院,并设立神学院,培育当地的执事和要理教员。为了促进教区居民的经济独立自主,陶菲努枢机主教把属于教区的三千英亩土地捐出来,作为兴建一座制造牛乳制品的大工厂。
韦红星神父本是山西太原人,为了照顾好当地教友,他硬是学会用横沙方言讲道;市区教友来朝圣,他又会用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讲道;每逢主日、大瞻礼,神父就用标准的普通话讲道。
目前,他们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开展的各项援助当地单身母亲和被遗弃青少年的计划,正在顺利进行,或即将投入运行。
在场参礼的除了数千名信友外,还有当地的政府首长。圣雅纳略主教生活于公元3世纪,是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和马克西棉发起的教难中殉道。圣人的血存放在一个玻璃器皿中,平日都呈黑色固体,每年3次奇迹地变成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