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医生目不转睛地盯着监测生命体征的显示屏,呼吸、血压、心跳、氧饱和度……,几条曲线在波动,一组数据在跳跃。病房里挤满了人,但安静得听得见每个人沉痛的心跳。
当一座座庄严宏伟的圣殿拔地而起,矗立在城市乡村时,不要忘记教堂建设者、设计者的辛苦,是他们的艰辛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祈祷敬拜的场所。
的确,她的手很特别,因为她一双手只有三根健全的手指,右手大拇指、小拇指和左手的大拇指,其余的手指都粘在一起,右手的手指很短,左手更短,不过里面的手指骨是分开的,医生用切割手术将手指分开,手指是原来手掌的一部分
在他无数的举措中,最突出的包括他对梵二大公会议的延续和落实、多次国际牧灵访问、大公和跨宗教的对话。在一次短暂的患病后,于1978年8月6日晚在冈道尔夫堡安息主怀。2014年他被册封为真福。
如果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能撑起一家人的生计,是否还能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是否还能保持坚定的信仰和对生活的信心?这个问题,也许很多人都不敢去想。
一部名为《在危机中的生命》的纪录影片于7月14日圣嘉弥禄瞻礼日发行上映,该影片再现卫生工作者的主保圣嘉弥禄看护病患的神恩,以激励他们在疫情大流行期间为所有病患服务的牺牲精神。
编者按:本报2006年4月10日第十一期四版刊出一篇题为《选择》的文章,引起教友们的广泛关注!该文章提出了“基督徒周五守斋”与“帮助肝炎患者验血通过体检”的生活实例,作者提出了信仰生活中的困惑。
天主降福他的家庭,妻子参加了初级医护人员培训,结业后分到卫生院。正当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碰上了1962年的全民大饥荒,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找不到奶妈。同事和朋友劝他们将这个孩子送人,以保住妻子的优越工作。
他在信中表达了一种积极姿态,从知识分子的角度了他的福传观点,很能代表知识分子阶层的心态。他在来信中说:“我是梅乘骐司铎的学生,他是我研究自然科学的启蒙人。我在生命科学方面的一点成就,是他的指点。
我们这里有一个教友妇女,她的丈夫不尊重她的人格,碰到不如意事便拿她当出气筒,轻则用恶毒粗鄙的话语辱骂,这样做了还不够时,便拳脚相加,更令人难堪的是已读初三的儿子竟效法其父,照样对母亲恶言污语相向,有时也会伸手掴其母亲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