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会的服务宗旨就是效法印度德肋撒姆姆的善举,专门照顾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且是无偿服务,不收取一分钱,只为还爱于十字架上的耶稣。
我是1997年开始认识了“信德”。第二年参加了太原总堂的圣经学习班,四年后结业。在此期间,又用了三年时间,将神父主日弥撒的讲道全部记录下来。在学习期间给“信德”及教会其它小报上写了一些文稿。
我只想让亚历山大知道吉姆是怎样的人,在另一种生命中,他们甚或能成为朋友。我甚至能想像吉姆陪伴年轻时的亚历山大的样子。因为可怜的亚历山大在少年时就失去了父亲。
邓秀凤修女是个心地善良、非常有爱心的修女,同会刘甘弟达修女忆起她生前就有死后捐献器官的愿望,刘修女非常纠结,经过真诚的祈祷和仔细的分辨后,她才决定把邓修女的愿望告诉处于极度悲痛中的修会和邓修女家人。
她告诉《亚洲新闻》,「我从未想过我与教宗方济各的照片会在印尼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但我非常高兴,因为这些照片能让我的同胞们知道,属于不同的宗教团体并不妨碍我们成为兄弟姐妹,成为万能天主的子女」。
他强调:「爱德和将爱给予贫困弱小者应是我们的宗教责任,这段守斋期间是力行爱德、使之成为我们生活一部分的大好良机。」
教宗进一步说明:天主的计划是让我们众人成为祂的子女,组成一个家庭,在这个家庭内每个人都感觉到祂的临近和祂的爱,就像福音中的比喻那样,感受到成为天主家庭成员的温暖。
教宗解释道,玛利亚的我在这里与亚当的我躲藏了是个反差和对比。我在这里是向天主开放,而罪恶却使人封闭、孤立,与他人隔绝。我在这里是生活的关键词,是为主所用,是治愈自私的良药,是对生活不满足的一剂解药。
15年前我还在基督新教时,偶然听见一个天主教友介绍玫瑰经,就心生好感,在圣神的带领下我于8年前进入漳州天主堂,可以这么说,是玫瑰经吸引我加入天主教。本人起初信教时,觉得很好,可在灵修时甚感乏味。
欧瑟亚先知描述天主接近祂的子民,有如父亲和母亲。天主说:是我用仁慈的绳索,爱情的带子牵着他们,我对他们有如高举婴儿到自己面颊的慈亲,俯身喂养他们(欧十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