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主教不应远离子民,不应秉持使他远离子民的态度;主教要触摸子民,也让子民来触摸他。他不应寻求强权者和精英的保护,绝不能。
当然,我否认了,但天主的态度很善良,从不抛弃我。」「我的生命并没有把荣耀归给上主,因为我没有遵守上主的旨意。我失去了真正的快乐和自由。」李神父说:「多年后,我意识到天主不会让我孤单。
教宗敦促在求学的耶稣会士成为自由的人,在差异中团结一心,奋力摆脱自我中心的态度。在这方面,祈祷是不可或缺的。至于服从,教宗鼓励众人效法耶稣,「以承行天父的旨意作为生命的食粮」(参阅:若四34)。
然后,教宗详述几种祈祷态度,如朋友不合时宜的求助,意在教导我们祈祷,持之以恒地祈祷。另一个比喻是饥饿的儿子向父亲求饼。耶稣说:你们中间那有为父亲的,儿子向他求饼,反而给他石头呢?
错误地诠释宗教作品,以及造成饥饿、贫穷、不义、压制的政策和傲慢态度才是导致恐怖主义的原因;为此,必须中断以金钱、武器、计划或辩护的方式来支持恐怖运动。
但是对那些为正统社会所排斥、被斥之为“罪人”的人们,耶稣的态度却充满慈悲和理解(参阅诸如:谷2:15-17,路7:36-50)。
如果天主是慈爱的,永远不会改变他对我们的态度,更不会抛弃我们的话,那么,无论出现什么困难,无论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如何的远离正义、和平、团结和慈悲,对信仰者来说,这都不是最后的局面。
但是,这种批评所指向的并不是牺牲本身,而是那种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虚伪和魔术式的态度。因为,奉献牺牲归根结底是一种象征性的行为:天主不需要物质性的东西。
您给我们叙说了正确的话,这些话为我们的司铎生活和态度很具体。但愿有很多人能够阅读并关心这些话”。最后,教宗向阿林泽枢机主教说:“您一开始便叙述耶稣首批门徒跟随他的美丽动人故事。
(格前:9:17)我就改变了过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积极投身到堂区的福传工作中,并适时适地向教外朋友宣讲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