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象鲁敏、何树春、谢丽英、赵永立等七十多岁的老人都不放弃用汗水和劳动奉献爱心的机会。还有的教友从离堂二三十里远的南壕村、北沙梁、赵家营赶来做义工。
正如我认为自己61岁已算是老人,从深圳过关是才发现65岁才有资格使用老人通道。由此进入本次会议的论题,我们也许会想到:每一段历史其实都有纠缠不清、难解难分的问题。
我是商洛地区人,给老板开车,小时候老人教育,做人要诚实、忠厚、吃亏是福,人都不;利是害,人都爱。我把老人这些做人的格言牢记心中,活着不能做不道德的事。你听说过天主教吗?听说过耶稣教。
老人必须把这传给年轻人、孩童、少年。⋯⋯老人如果一肚子苦水,那就太悲哀了。这比青年愁容满面还要惨。因此,你们要向前迈进,要与青年同在。”(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今天就给你介绍这位人老心不老,越活越年轻,为基督福音的广传笔耕不辍的老人——杨二祥。
老人给我们做饭时,我们亲眼目睹她的鼻涕掉进了正在煮饭的锅里,但老人却没有发觉。用餐时那位教友没有吃,而张神父却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这让我非常感动。
巴彦淖尔教区杜江主教深为这位耄耋老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生命不息、福传不止的使徒精神所感动,曾经赋诗一首:“堪为圣范奉献一生,铎德荣主引路益人。笔耕不辍何似九旬,二心一德见证永恒。”
今谨撰文追忆与其两次相遇,并以其105岁的长寿之道与认识和爱他的神长教友及关心他的读者朋友一起纪念这位世纪老人。第一次相遇于石家庄信德社2007年春,郭神父在孙建波神父的陪同下到访信德社。
他常常去一家专门照顾穷苦老人的单位做义工,有人曾经看到过他做义工的情形。
2006年元月15日下午,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上路,虽然自己有很迫切的渴望,但终究还是有些迟疑,毕竟从没有与老人很多相处,更没有服侍过老人,且听说一老修女已卧床不起,十多天没吃东西,我们该怎样照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