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贞修女于1969年加入嘉诺撒修女会,虽然她忠爱教育事业,但在1978年她被要求去做修会培育工作。1990年林修女去了罗马,作为修会国际秘书组成员之一在那里工作了六年。
为此,教会有责任提供给人们一种受到信仰光照的培育,使人勇于面对现代的文化,却知道如何辨别是非善恶。最后,教宗也谈到教会礼仪。他说学习举行礼仪就是学习认识耶稣基督,与基督接触。
同时,在圣召培育上,也在不断积累经验。
这次会议刚总主教贯彻了教宗本笃十五《夫至大》通谕的精神——开放胸怀,致力传教,培育本地人员,这次会议也是中国第一次由各位主教共同商讨有关教理,神学用语等的统一。
堂区议会会长郭耀民对天亚社说,堂区一般的活动都以信仰培育为主,而这绿色活动能令教友的信仰与生活更紧扣,希望能推动“主日教友”加强与堂区关系。目前约有100个家庭签署约章。
不过陈神父指出,候选人必须是心智成熟,并经过长期培育,40岁左右接受祝圣较为适合。7月24日的晋秩礼由香港教区汤汉主教于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主持,约有1200名教友参加。
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堂区意识到培育好的辅祭团体的重要性。这个责任越来越大。”加特辅理主教又说:“参与辅祭为某些青少年不仅是为了成为司铎,更是成为好的基督徒。”
至于柬埔寨,她说:“但在金边,我是训练成人去培育孩子们拍照,这是很好的经验。天主教海外发展机构提供照相机,孩子们可以把它带回家,摄下他们独有的素材。看到孩子们拍摄的照片很有启发性。”
来自圣母小学的王素文修女、圣安多尼学校校长何丽华和主任林笑萍强调宗教对成长、特别对追寻人生目标的正面影响;建议应採用的方法是透过老师们的虔敬榜样、鼓励与良心的培育、信仰经验分享、宣讲耶稣和邀请青少年加入教会团体
谈到司铎年,教宗希望每一名司铎能够“确保得到稳固的培养教育,而且不仅仅限于接受培育时期,而是贯穿其全部司铎生活”的培养教育;而每一名司铎“能够有机会深化铎职生活以避免热衷活动主义”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