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主教团的这封牧函,引用了教宗方济各今年5月13日署名的世界移民和难民日文告,标题同为《跟耶稣一样,被迫逃难》,重点关注国内的流离失所者。
我们需要“建立怜悯的心”,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这需要有勇气越出安稳的生活,越出“这与我无关”和“这不关我事”的心态。
教宗强调,这些是教会的“真正革新者”:即是那些认真审视自己的生活,探求如何更深入、持久地活出福音的价值,同时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走在信仰的道路上。
教宗反思了对“善终者主保”大圣若瑟的虔敬传统,圣若瑟是在圣母玛利亚和耶稣的守护下安然离世。
教区在一份新闻稿中称,这本书概述了吴成才枢机牧民观的四个要点:对亚洲的信仰、对最贫困者的援助、对气候的行动和为人类博爱而开展宗教间对话的新方式。
身为父亲,祂照顾那些最有需要的人:穷人、边缘人、受苦者和被遗忘的人。没有人被排除在祂心灵之外,因为在祂眼中,我们都是贫穷和有需要的人。”
有时却像是撒谎者——魔鬼的子女。我们的生活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信仰:在生活中与人无信,或无法相信他人的诺言,在信仰上我们又何以能忠信于天主,相信天主的诺言呢?
他犹如人在福音中所看到的,病人和附魔者经常所做的(参阅谷3:10;5:6),跪倒在师傅脚前;他是富人,也需要治愈。他是个富人,但也需要治愈。
教宗继续说,天主的照料流经我们与他人分享钱财的行动。[若与积财相比],分享更好,因为我们带上天国的仅仅是那些我们与他人分享的。
试想,如果我们肯为别人分担苦恼,肩负起他人的担子,供应他人的需求,在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才有资格信奉天主,才配做他的儿女,也才是最接近他的时刻;如果我们常能记住这一点,我们的生活就会发现变化,努力让自己去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