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点不错,是有一位先知说过,可是哪一位先知呢?依撒意亚?耶肋米亚?欧瑟亚?米该亚?啊,对了,想起来了,就是米该亚。
宗徒保禄“身上的刺”是一个例子。(格后12:7-9)虽然他曾三次求主叫刺离开,天主没有这样做,但赐给他忍受的恩典。很多时候,天主选择以显示自己的恩典代替医治他的圣徒。
教宗当天的要理讲授以宗教交谈为题,强调彼此尊重、和而不同是宗教交谈的条件和宗旨,交谈的实质只能是坦诚和互相尊重。
教宗的弥撒讲道围绕当天的福音展开,福音中写道:基督问祂的门徒,众人说祂是谁,而祂得到的答案各不相同。我们从福音事迹中看到,耶稣在极力保护自己的真实身份。
牧灵是强壮教友,使其灵性生命茁壮成长,成为耶稣的勇兵。主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经过我,谁也不能到父那里去。(若14:6)主还说:我给你们所讲论的话,就是神,就是生命。
我第一次和神父出去为教友送傅油圣事是在一天夜里,这份美好的经验值得纪念,也值得和更多的人分享。
今天福音给我们谈到,耶稣率直地肯定说:“我是天上降下来的生活的食粮”(若6:51)。在群众面前,天主子把自己定义为最普通和日常的食粮。在听众中,有些人窃窃私语(参阅52节)怎么耶稣能让我们吃他的肉?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以悔改为主题论述天主慈悲,称悔改与罪的宽恕是最适於表达慈悲的两个特徵。教宗强调,人悔改就是改变生命,因为他感受到了耶稣的爱。我们唯有向恩宠开放,才能前去与弟兄相会。
教会非常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但认为取消告解圣事的想法是荒谬的。印度主教团主席格拉西亚斯(OswalGracias)枢机针对全国妇女委员会的提议如此作出反应。
印度来自各地的贱民聚集在新德里举行示威活动(梵蒂冈新闻网)印度“种姓之外”的“贱民”在国内最受歧视,他们是印度教传统观念中最低的社会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