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她常年辛苦劳作又吃不饱,下肢很早就出现了浮肿,有时肿的连路也走不动。我们劝她去看病,她总是说:“没什么,比起吾主耶稣的苦差多了。”我回想起以前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倍感心酸。
那位女教友连连说:“神父放心,我一定进堂,一定进堂。”某村有一对即将结婚的年轻人,和堂口负责人是亲戚,来求神父证婚,经考查:经言不会,要理不懂。神父当面告诫:“婚配是一件圣事,不好好预备想领就领吗?
神父艰难地喘着气,大家都很安静,连平时不懂事的孩子也一下子安静了许多。神父诵念的经文我已忘却,因为那一刻泪水再次浸湿我的眼睛,但我有一种痛彻心灵的感动,这远比有口无心地诵念上百遍经文有用得多。
每期“信德”如果晚到,心中总感到不是滋味,一份“信德”到手,才觉高兴,一气通读,连饭也不想吃。老伴说:“吃了再看吧。”我则答曰:“看完了再吃!”
在我们行善时,当我们给予时,祂也『要用好的,连按带摇,以致外溢的升斗』赐给我们(路六38)。这令我们想到丰富,而且在这段读经中,『丰富』这个词重复了三次。
其实,我们做事的潜在动机只有天主才能全部洞悉,有时连自己都不能清晰地界定出所行的善举是为博得他人的赞赏,还是什么潜在的意图。
如教理所载,我们深信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身体和血,连同他的灵魂和天主性,即整个基督,真正地、真实地、且实体地蕴藏于至圣的感恩(圣体)圣事之内。
在圣心月的最后一天,河北献县教区使徒培训中心为来自五湖四海的第三届使徒班37位毕业生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献县教区李连贵主教亲临现场。
教宗解释道,这是因为每当达味知道自己犯错,都会乞求宽恕;而撒罗满纵然得到全世界的赞美,连舍巴女王都想要一睹他的风采,但他远离了上主,崇拜别的神只,却不自知。教宗指出,「这里就是心志薄弱的问题。
事实上,连门徒们也「不愿意耶稣向他们谈论痛苦和十字架,完全不想知道考验和磨难」,反倒争论起「谁最大」、「谁以前最纯洁」。教宗指出,「但这么一来,我们就否定了我们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