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是基督圣体圣血节,我们信那祝圣后的饼酒里面有耶稣基督真实的临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记得,我们不仅分享了基督的圣体圣血,我们本身就是基督的肢体。既然是肢体,那怎么能独自过活呢?
青年令我们记得大地是应该传递的产业。“对他们”我们必须作出“实际行动,而非令他们有幻觉”。教宗重申梅瑟在进入福地前的劝言,表示“我们要选择生命!
我们应始终记得,每一种僵化的背后都有一些失衡状态。僵化与失衡在种恶性循环中相互影响,如今这种僵化的诱惑变得如此盛行。”
每个人都要记得自己需要施予及领受宽恕,需要耐心。「慈悲的秘诀即在于此:在宽恕中获得宽恕」。要理讲授结束后,教宗提醒,本周五、周六将举行「24小时献给上主」活动。
在全世界范围内人们都普遍尊重教宗的省思,我们记得他的想法促成了全球环境危机达成共识,他的意见为巴黎谈判产生了影响,他向世界的呼吁有助于达成《巴黎协定》。”
但是,教宗方济各说过:「我们要记得,在疫情过后,每个人肯定会变得不一样。走出危机后,我们要么变得更美好,要么变得更糟糕。这是我们的选择。」
我记得曾有国外学者质疑为什么会请他担任开幕式主讲嘉宾;外交辞令的回答当然很简单:“汉思”不是汉学吗?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并非如此,而是我们主张的“大汉学”和“新汉学”可能还需要逐渐得到认同。
每个人都记得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传教士,彷佛他已经知道自己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他知道如何与每个人一起工作,并且有许多印度教朋友。
教宗表明,在磨难时期,我们应当牢牢记得自己并不孤单,因为耶稣始终在我们身旁守护我们,祂随时与我们同在。教宗最后总结道:「假若在昏暗不明的时刻,我们觉察不到祂的临在,那么我们将来必能觉察到。
我记得,仅是圣若望保禄二世1986年在亚西西召集的为和平祈祷日就是跨宗教对话中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