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的一生除了是一位科学家外,也努力研究圣经,牛顿死于1727年3月20日,晚年写下:“不管任何环境下,要守住耶稣基督救赎的真理与最大的诫命……爱人如己。”
他完全可以直接地救赎全人类,完全不必走那受人凌辱、被人辱骂、充满荆棘的崎岖苦路。但正是因着他走此路的过程才使得他的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同时也赋与了我们的死亡更高的意义和价值。
教宗表示,耶稣承行天主的旨意来到世上救赎我们,寻找我们,为将我们包容在救恩内,使我们成为一家人。让我们想一想,至少我们应尽微薄的力量,绝不判断人。我们不可说:‘这人怎麽这样!
天主子受父的派遣来到世上,成为救赎人类的途径。西满伯多禄的信仰宣誓也是我们的信仰宣誓。这信仰宣誓不仅是我们得救的依据,也是实现救恩及通往这目标的道路。谈到救恩奥迹,教宗强调了天主的慈悲。
从旧约到新约,从创造到救赎,从人类的堕落到人类的重新回归,都彰显着天主的慈悲。
达味後来虽然藉着天主的恩宠获得了救赎,但在当时腐败却侵蚀了这位曾以投石器和五块石头迎战培肋舍特人的勇敢少年的心。
教宗念及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冲突、不公和迫切的人道危机」,敦促所有基督徒成为「真正的传教使徒,将基督救赎之爱的喜讯带给这个急需修和、正义与和平的世界」。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府讲道神师坎塔拉梅萨(RanieroCantalamessa)神父3月4日上午在宗座大楼救赎之母堂带领教宗方济各和圣座各部会首长作默想。
显然,这个奇迹不在於仅让人一天吃饱饭,而在於它是基督为救赎全人类甘愿奉献自己的体和血的标记。虽然如此,还是需要经由这两个微小举动:献出我们仅有的面饼和鱼;从耶稣手中接过分开的饼,将之分给众人。
天主为了救赎人类,甘愿让自己的圣子降生成人,除了没有罪之外完全与人一样。在这几年与青年的接触中,慢慢地体会到了孩子不是来管的,而是来爱的,与什么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