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写道:柯文博神父对基督和祂的福音忠贞不二,为教会的益处慷慨服务,尽忠职守。我祈求仁慈的天主赐予他的灵魂永享平安。教宗保证为全体耶稣会士和所有哀痛柯文博神父的人祈祷,并赐予他们宗座降福。
事实上,玛利亚•玛大肋纳和伯达尼的玛利亚不但不是同一个人,而且,无论前者玛利亚•玛大肋纳,还是后者伯达尼的玛利亚也都不是圣史路加笔下的那位在某城一位法利赛人家中为主敷抹香液的“罪妇”(七章36节至50节
在弥撒的讲道中,教宗以在礼仪中所宣读的玛窦福音中的苦难史为出发点,提醒信徒,今天所纪念的是耶稣荣进耶路撒冷,他在群众的热烈簇拥下进入圣殿,驱逐“那些亵渎圣殿及兑换银钱的商人,他们将祈祷的圣地当做买卖的场所
书中其一重点,是详细检视福音文本,并提出学者的诠译,可算是教宗本笃十六世对「基督苦难史」的反省,当中包括了耶稣的苦难、被钉十字架、埋葬、从死者中复活及其历史意义。
圣史的记载有三点:A)耶稣面容改变,衣服洁白发光;B)耶稣和梅瑟、厄里亚交谈;C)一片云彩遮蔽他们,云中发出天父作证的声音。
关于耶稣显圣容瞻礼,教宗说:“圣史马尔谷记载,耶稣带着伯多禄、雅各布伯和若望到一座高山上,在他们面前变了自己的容貌。他变得那么光明,世上没有一个漂布的能漂得那样白。
4月25日是亚历山大教会创始人圣史马尔谷瞻礼,教宗即将前往埃及探访这个教会。
,相传是圣母临近产期与若瑟赴白冷登记途中曾歇息的地方,在厄弗所大公会议(431年)之前,该地已在8月15日庆祝“玛利亚天主之母”节,诵读有关耶稣诞生的福音(路2:1-7),说明了圣母敬礼的背景是以救恩史基督奥迹为主流
教宗根据第三世纪教会历史家欧塞比(Eusebio)所写的《教会史》第五册的记载,指出圣依勒内很可能在公元一三五年至一四0年之间出生于今日土耳其的伊兹密儿(Izmir)。
有一个新教友在准备“基督新教与天主教的区别”这个题目时,花了大量的心血,查找了很多资料,准备了几十页的讲稿,从教会史讲起,非常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