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称明爱会接待中心的圣门为「爱德之门」,指出这扇门「目睹了许许多多被丢弃的人」。「但愿这道门能令我们明白被丢弃的感受,觉得需要天主的援助。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讲述上主许诺赐给祂的子民安慰(卅五1-10)。教宗对此证实说:「上主来是为了安慰我们。」诚如圣依纳爵所言,我们要「默观基督的安慰者角色」,视之为朋友间的安慰。
EWTN/信德网讯天主教会表彰了将一生奉献给流产后创伤的治愈与辅导的心理医生和一位将自己毕生精力奉献给被迫流产的妇女的天主教修女社工。
一清早,教区各堂区及外教区的600多名教友,在堂区神父、修女的带领下或自发组织前来狼山圣母堂朝圣。上午8:45一首《狼山圣母歌》开始了当日的弥撒,礼仪由教区沈斌主教主礼,陆惠伯神父在弥撒中讲道。
印度德肋撒修女说,爱,就要爱到受伤,甚至流血。就是要从心底里去宽恕那些得罪我们的弟兄姊妹,至少从心里不计较他们,不给他们甩脸子看,不在别人面前说他们的坏话,而且还要为他们祈祷祝福。
就像德肋撒修女说的:当我把祈祷变为行动的时候,那就是爱,把爱变成行动的时候,那就是服务,讲我所做的,做我所讲的。
“我想到纯朴的人时会令我感动,例如德肋撒修女创立的修会负责的中心的老年妇女,她们忠实地收听我们播放的节目。我也想到所有其他团体,比如阿尔拜赫雷(Arvaiheer)团体。
真福加尔各答的德肋撒修女说得好:“最美好的还有待来临,最美好的还有待实现”。基督信徒了解这一切,自然会以非常宁静的心情看待死亡。
印度的德肋撒修女,把一生的精力,全部用在救助穷困、流浪、无家可归和有灾难的人,被称为大慈善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死后印度以国家元首的礼仪为她送葬,光荣了天主及圣教会,她是我们效法的最好榜样。
天主教仁爱团一行13人冒着秋雨于10月14日、15日在昝益谦神父的领导下,前往西安市慰问了陕西天主教神哲学院备修院、大修院、修女培训部、西安教区博爱园,并与西安维亚纳团体、南堂露德之家举行了题为“与主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