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表示,「在我们的病患和残疾人、老人和遭遗弃者、难民和外来劳工面前,冷漠往往使我们沉默以对」,但是我们的基督君王鲜活地临在他们所有人身上(参阅:玛廿五31-46)。
教宗引用《美妙的记号》宗座牧函中的话说,躺在圣诞马槽中的耶稣圣婴有我们的弟兄姐妹和贫困者的面容,“穷人在这奥迹中占了优先地位,他们通常最能察觉到天主临在于我们中间”。
教宗首先表示,“高龄化在21世纪成了人类的特征之一”,“祖父母们在堂区和社会中”明显的临在要求我们作出新的回应,改变以往的“牧灵习惯”。
“因此,对有信仰的人来说,病患和受苦者成了基督临在的鲜活记号。天主子来是为了治愈我们,亲自承担我们的脆弱和软弱。在这种情况下,照顾受苦的弟兄姊妹,将意味着为上主腾出空间。
「祈祷时,我们要当心,切莫成为习惯性动作,却没有意识到上主的临在,没察觉到自己正在与上主交谈,而祂能解决问题。」祈祷的第二要素正是耶稣亲自教导我们的坚持态度。
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尽力满足教友们必要的灵性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司铎的临在和陪伴。
疫情当前,虽然无法继续对年长者进行居家探访,许多创新的临在方式却应运而生,而教会也在寻求新的关怀方式,诸如:打电话、发视频或语音讯息,或是给孤单者写信。
成为传教的使徒意味着放下自己的故土和家庭,尤其放下自己的安逸生活,感觉到自己属于上主,因此要把我们的宝藏与其他人分享,包括失去了价值感的人,以及需要重新与上主相遇、渴望祂临在于自己生命中的人”。
施行者“不是以接受委托的官员身份发言,而是行使职责,将之作为基督临在的标记。基督在祂的奥体内施展作为,赐予祂的恩宠”。
《讃主颂》便由此而来,喜乐也由此而生:喜乐不是因为不存在困难,它迟早会来到,喜乐则是来自天主的临在。因为天主是伟大的,我们是祂所爱的软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