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态危机是现代化中的伦理、文化和灵性危机的浮现和外露,我们就无法幻想著在没有医治所有基本的人际关系的情况下,便能治愈我们与大自然、与环境的关系」。许多地方的美往往遭到负面现象所掩盖,例如雾霾。
着力防范化解宗教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切实做好正面引导工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细化实化“双创四进”和“三项制度”,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提升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但是,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里我们很容易忘记这一点。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忽略了关爱生命终极的宗教信仰。由于人们把精力过多地投入俗世的事务,不自觉地卷入拜金主义的洪流,在世俗主义的漩涡中打转。
20世纪,基督徒灵修出现了现代化的发展,耶稣会的古生物学家德日进神父提出:通过这世界万物的爱和敬畏态度而与天主相遇。范特勒主张,追求真理既不能脱离对爱的寻求,因为两者的主体都是天主。
正在引入的现代化和向世界巨大市场开放,在某种程度上侵蚀着这个国家的财富和传统,但也使这个国家的经济有增长的可能性,大众的生活水平当然也提高很多。显然,这种情况向教会提出一系列重大难题。
这个世界尽管蒙上一层现代化色彩,不给天主留空间,同时也对天主非常渴慕。那么,教会从何下手呢?首先要作反省。主教们说,要是谈新福传,也许因为基督信徒失去了什么,是不是失去了教会未能提供的东西?
在我们面对城市化这个问题时,其实我们还有很多很多问题可以思考,举个例子,城市的硬件确实现在已近非常引人瞩目,就像上海吧,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到处让人感到非常先进、现代化。
廖神父用自己微薄的积蓄购买圣经、圣歌和圣书发给教友们,组织他们学圣经,唱圣歌,提高他们的热心和福传心火;他没有现代化的设备:电视、电脑、摩托车,只买了一部旧手机便于传福音,他从不把分秒时间浪费在无为的琐事上
1996年在玫瑰山庄右下的荒丘上建“钦一斋”:高9米、深20米、宽10米,装潢和设备皆现代化:白大理石铺地、上半间砌白大理石讲台,后壁仿塑达·芬奇的《最后晚餐》像,台前列沙发10席,在这里作学术讲演,下半间置长方形阅览桌两张
谈到第六个现代化的准则,教宗表示,这是洞察和倾听时代标记的能力。在这层意义上,对罗马圣部的调整是为适应当今时代的情况及普世教会的需要,符合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