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首航弗兰西斯·布朗是个狂热的业余摄影爱好者,他在船上帮助过的一个富裕家庭为他提供了全程的船票,并送给他一架照相机,邀请他参加横跨大西洋的旅行。
我还感觉到这次去朝圣的教友并不富裕,自己省吃俭用,舍不得花钱,然而奉献却很慷慨。有一位84岁的老教友,看到西北地区的教会条件很艰苦,这次朝圣一路上就奉献了数千元。
超过4千万的人以捕鱼为生,120万人从事商船工作,他们中大多数是来自世界上不富裕国家的天主教徒。此外,90%的世界贸易是以海路进行的。
有很多教友自家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很困难,但是为灾区捐款时却非常慷慨,这种爱心奉献确实令人感动。
尽管婶娘家也不富裕,但她常常赠衣送食,特别在他的妻子得病时,婶娘总是去看望她,送些好吃的,为她祈祷,安慰她。一直到她去世时,婶娘还把给自己准备的“老时衣服”(去世时用)全部给她用了。
在人与人之间、在这个分裂的时刻、富裕的人与穷人之间争斗的时刻实现人类唯一的家庭这个愿望的确很困难。可是我们必须努力工作,尝试着创建天主的家,明爱会也应该是建立天主的家的地方。
这不仅发生在十分贫困的国家中,在富裕国家的偏远地区,「也有许多人被遗弃和冷漠的沉重担子压得憔悴不已」。教宗说:「人的冷漠对困苦的人是多么地糟糕!更糟的是基督徒的冷漠。
教宗解释耶稣的这份叮嘱,指出那是因为福音「必须在贫穷中传报」,因为「救恩绝非富裕的神学」,而是传给每个受压迫者的解救「喜讯」,仅此而已。教宗解释说:「这是教会的使命:教会治愈人、照顾人。
我有幸参加善会的一次活动,听到一位教外人说:看,天主教的人多团结,他们并不富裕,却能救济贫困人;他们家有老人需要照顾,却抽空跑到乡村帮助照顾他人;他们能力有限,却能无私奉献。
教宗还谴责了类似於所谓的「慾望之药」的思维,他说:「这种风俗在富裕国家中愈加普遍,人不惜一切代价寻求美貌,妄想着青春永驻;这个风俗的确促使人丢弃、排挤那些能力不足,被视为负担和麻烦,甚至只是其貌不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