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这殉道者留给我们的讯息是什麽?答:100年以後,正是在他殉道百周年的时候,我们东方教会的基督徒遭受着几乎同样的迫害,虽然形式不同。因此,这位殉道者激励我们卫护自己的信仰,活出自己的信德。
教宗方济各问道:吃耶稣的肉、喝耶稣的血是什麽意思?它只是一个图像、一个象徵呢,还是指某个真实的事物?教宗解释说,在最後晚餐中,饼与酒的确成了耶稣的圣体、圣血。
若我们遇见自己的弟兄,尤其是那些在世人或我们眼中不太喜欢的人,我们看到了什麽?我们意识到天主爱他们,他们与基督有同样的身躯,还是我们对他们的困境无动於衷呢?教宗告诫司铎们绝不可独来独往。
与会神长们一致同意,什麽都不做或全盘推翻都不是本届世界主教会议的答案。以旁聼者身份出席世界主教会议的两对夫妻也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了见证,他们来自巴西和印度,後者是不同宗教信徒婚姻的实例。
能给他一封信或其它什麽东西吗?他们非常期待。显然我也是这个堂区的本堂神父,因此我得说,整个意大利人团体也期待着教宗这次访问。问:教宗多次表示,他非常愿意访问中国。
这种状况传达出什麽讯息呢?就是丢弃文化不属於耶稣,不是基督信仰的文化!真心诚意关怀他人的举动可以克胜因国籍、社会背景和宗教的差异所造成的种种藩篱,如同福音中『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所教导我们的那样。」
马拉基对此表示:我在不同的访谈中都曾表示,我希望看到《愿祢受赞颂》通谕成为巴黎气候大会的总结文件,因为这份通谕明确指出了应该做什麽,即改变经济模式。然而,不幸的是在巴黎却没有任何具体的行动。
如果他对长上有什麽要求的话,那便是希望在规定的时间段以外也可以听告解:他以全然的待命和忠诚对待他的牧职与神恩。我认为,时刻准备像耶稣善牧那样接待信友应是告解神师的基本态度。
教宗引用《路加福音》第十章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解释说:「我们基督徒很明白,肋未人和司祭对那倒在路旁的穷人做了什麽。他们路过却视而不见,没有接近他。
为了推翻这个逻辑,政府、人民以及公民社会该当做什麽?塔格莱枢机表示:推翻这个逻辑是一项改过迁善的进程,但这进程非常艰难,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支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