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当天上午在圣伯多禄大殿主持感恩祭,21位枢机、19位主教和大约150位司铎与教宗共祭,但因疫情管控措施,在场参礼的信友人数受到限制。
我想到医生、男女护士,他们在这疫情时期奉献生命,就是说他们触摸到病魔且选择了留在那里与病患在一起。”(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当时我在青岛,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回去送别,心里更加悲痛。爷爷的圣名是若瑟,下葬当天是圣若瑟主保节。电话中听说爷爷的葬礼仪式办的很圆满,奶奶也说天主垂允了她的祈祷……天主的安排,是最好的。
他再三嘱咐我要好好牧灵福传,不要想家……我默许他等疫情过后,返回教区,亲临他床前和他叙旧,聆听他的训导,更倾述我在异国他乡的思乡之苦……脑海中一幕幕,一句句回放着,泪水何止千行。
他首先承认,新世代的人今天处在环境、疫情、战争的危机时期,成年人没能“守护地球,也没有守护和平”。共同家园“正在崩溃”。
我们三人:巴西籍的约西安修女、阿根廷籍的路济亚修女和朱迪斯修女,于2020年3月12日来到代牧区,我们不认识任何人,甚至连医院在哪里都不知道,就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在天主的助佑下,得以面对新冠疫情。
(第59届世界圣召祈祷日文告)疫情过去,澳门社会打破以往的沉默,加强与世界的联系。澳门教区也积极与社会各界再一起出发。因此,教区也有必要重新思考和分辨合乎本地需要的牧民计划及工作。
在新冠大流行期间,我与他们一起痛苦,看著许多人死去而无能为力,因为伊基托斯的第一波疫情非常可怕。与这么多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相遇,也使我们有责任代表那些没有声音的人说话。
当下的社会现状也切实地牵动大家的生活:疫情之后的经济变化、国际上地区的战争与冲突、气候的变化与自然灾害等等,这些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牵动了我们的信仰。
当时,华北恰逢疫情暴发期,我们原希望疫情过后介绍这位前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回应圣召,大器晚成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