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我听到一种天籁之音:“不要为明天忧愁,一天的困难,足够一天受的了”,是的,在主爱中小憩之后的我坚信一切都在主手,我不再为俗世的一切忧心挂虑,耿耿于怀,我知道,“喜乐地承行主旨”将是我日后在生活与学习中成长的指南
第三,我感谢天主,让我只是被人抢,而不是我去抢别人,感谢他赐予我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使我不至沦为强盗。”其实,在生活中每天都要发生许多事情,到底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态度。
另一方面,SARS的肆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长的机会。
“聚”不是开始,“散”也不是结束,兄弟间的感情在无声中交流,情谊也在默契中成长。别离,有点难舍却不怅然,有点遗憾但不悲观,我们虽已话别,却走上了另一个新的开端。
这是在我成长的历程中,在我生存的环境里,很陌生的一种感情:当一个人有能力帮助他人时,却小心地把自身的优越掩藏起来,给受助者创造一个机会,从而使他觉得自己受助是因自己付出而得到的报偿,这是何等的仁慈啊!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在这个机会上表示:“农业发展是朝向长远可持续性的经济成长迈出的第一步。”全球超过8亿5千万人忍受饥饿,其中70%的人在农村地区生活。
家庭的未来是教会的使命,在天主教会正迅速成长的非洲大陆尤其如此。世界主教会议讨论的课题不只针对欧洲情况,也触及普世教会关心的问题。梅尼凯利枢机谈了小组讨论的气氛。
历经了一春的成长、期待,品味了一夏的苦涩、成熟,秋季来临后终将走向未知的消亡之旅。在随风荡漾、能否叶落归根的犹疑时刻里,它的内心又将做何感想呢?是否早已接受了生命终究会来的消亡?
若我们接纳耶稣,我们就会在认识上主及祂的爱内成长,学会如同祂那样慈悲。每位信徒的圣召和喜乐正在於此:为别人指明并奉献出耶稣。为能做到,我们就必须认识耶稣,心中怀有耶稣,奉耶稣为我们生命的主。
你们要藉着穷人触摸及服事基督的骨肉,在与基督的结合中成长。你们应时常警醒,好使信仰不成为意识形态,爱德不沦为慈善事业,教会不变成非政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