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特别提到关怀贫困者的问题。他说最近曾到罗马市中心的“社会餐厅”访问,这是罗马教区明爱会创办的、专为贫苦人士服务的餐厅,不分种族、文化和宗教区别。
周围的教友也比较贫困,只能送一些食品衣物和少许现金,即使她们愿意倾付心血奉献青春,为孩子们创造温馨,但却常因经济紧张发愁。不仅仅是需要买食品奶粉之类生活急需,而且因为缺钱,孩子们的疾病也无法及时医治。
这些隐修士开办学校和医院,专为贫困的人士服务,显示出完整的基督信仰生活”。
后来约在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德籍文神父调到沂水城传教,当时这里的百姓生活贫困,村民被教会慈善的事业所吸引,领洗进教者不断增多。之后,牛心村的会长侯兰带领教友砸了土地庙,全村村民都领洗进教。
能为他人和穷人奉献的司铎在四旬期开启、要求皈依和更新的时刻,教宗敦促这些修生学习能帮助他们成为司铎的“一种生活型态”,“能为他人奉献自己,并关注最贫困的人”,重新发现淡泊有节的乐趣。
“首先每个人要对生活、家庭、未来怀有希望;其次要关注哪些是被人忽略、歧视、排斥的领域,那里通常是边缘人士,如麻风病人、贫困者、特殊病患,还有我们封闭的内心。最后,我们该如何行动?
比安科托神父指出,「对服刑人而言,这意味著更关心她们的处境,不只是因为她们犯了错而入监服刑的经验,更是她们一出生或环境使然造成的贫困、被边缘化的状态」。
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在众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进德助学金部帮助了一个又一个贫困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在此,也吁请各位神长教友伸出援手继续支持助学金项目,圆更多贫困学子的读书梦。
今年春天,苏敏和十几个义工在广场上号召人们捐款捐物,仅衣服就几卡车,他们将衣服分类、清洗、消毒、整理,然后发放到农村的贫困者的手中。苏敏正在义卖访贫问苦、捐资助学也是义工队的重要工作。
小时候我经历过连野菜也没有吃的、极度贫困的日子,妈妈告诉我们去诚心祈祷,好好做人,这些痛苦和困难会过去的。无论多么困难都不能偷盗,不能占教会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