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本地信徒在海外参与过信和光的活动后,一九八一年便在港成立信和光团体。
可惜,后来有些教友因不谙拉丁文弥撒,或因教理不深,故此,对用本地话举行的热心敬礼,包括“明供圣体”、“朝拜圣体”、“圣体游行”和“圣体降福”的热爱,竟超过了弥撒和圣经。
至于本地教会要盖教堂,他捐的款就更多了,新昌、新浦、逍林、宁波建教堂他都献了厚礼,浒山建教堂他一下子捐了20万元。当地一下岗职工要买车跑运输,他捐给人家好几万元,还叫人家给他保密不要宣扬。
感谢太原教区孟宁友主教一直以来对忻州教会的关心关怀;感谢忻州教会神父、修女、教友对本地教会牧灵福传工作的大力支持。神父表示:他愿成为教会和社会的春蚕,到死丝方尽;成为蜡炬,成灰泪始干。
就在这一年古历十一月十八日结婚,(十七岁)1945年,本地类思小学校长孙乃永先生聘请他到该校任教。1946年,张志郎介绍到巴曹中心小学任音乐教师,校长吕明欢。1948年,又回到林家院类思小学任教。
他说:「至少,我作为本地的总主教,与上一任的冈田(武夫)总主教,均没获征询过。」
次年,得到建堂批准并修建,张主教奉献2万元,柏神父和教友捐赠5万7千余元,秦谊神父资助2万5千余元,菜家本地教友,周边村屯教友也进行了捐赠。
短暂一周里,本地牧灵负责的大训堡本堂苏圣意神父狠抓良机,穿梭在这四个聚会点,有时为了教友的牧灵实际需要,辗转四个村庄,拖着一身的疲惫,听告解、讲道傅油、举行四台弥撒,苏神父真乃乐此不疲。
与当年亚巴郎回故乡本地为依撒各娶亲的困难与决心相比,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往近处说,不多年前我们许许多多父辈祖辈们为坚守信仰付出了一切甚至生命。
这是一处在本地来说还算不错的景区,满山遍野的红叶正如火如荼地绽放出生命的绚丽,吸引了远远近近的游客前来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