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教宗方济各在接见主教和牧人时,常要求他们以同理心对待子民、对待羊群,与子民同甘共苦。对家庭而言,这意味着什麽呢?答:重要的是与人的相遇。
透过避静这个恩宠的时刻,让我看到了自己蒙尘已久变得灰色和迷茫的心,同时也感受到了天主对我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在避静中,我按照避静导师的指引,把注意力和目光完全放在造物的天主身上。
在第一组歌曲中,还演唱了我灵镇静、睡主怀中,第二组歌曲由天使心童声小组演唱外文歌曲,孩子们稚嫩而清脆的歌声恍若天籁之音,令心灵顿觉清澈而纯净。
显然,他的不冷,是因为他追随基督、效法基督的心是赤诚而火热的。其次说饮食:这位司铎经常去偏僻乡村传教,因此,饿一顿没什么,习惯了。
一颗转向天主的心,不但承认自己的过错,也希望得到宽恕。若他决意痛改前非,不再犯罪,这一渴望就变得更加坚定。这时,他就会依靠天主的慈悲,全心信赖於天主的谅解、宽恕和扶持。
教宗解释僵硬的心,指出「人心越是偏向自私自利和恶,就越难改变。人心一旦堕落,社会生活就会蒙受严重的後果」,成了耶肋米亚先知所说的,「只顾私利,只知流无辜者的血,施行欺压和勒索」(耶廿二17)。
天主不喜爱一种外表化的信仰,却希望我们有一颗真诚忏悔的心。教宗以玛窦蒙召、法利塞人批评耶稣与税吏同席以及耶稣的答覆为脉络,发挥他的思想。
遇到很多本堂神父或在堂区服务的修女,他们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在面对青年和青年牧灵工作。其实,不用怕。
宴席散后,他拿出十块钱来说:神父,做台弥撒吧……主耶稣说:人的宝藏在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有情人不会认为花几千块钱(我觉得自己说少了)买个钻戒送给自己的爱人会是浪费。
教宗在这个机会上发表了一篇讲话,强调基督徒不可对受苦的人抱持与己无关的缄默态度,却应心生怜悯,慈悲对待他们。教宗的默想以耶稣的我渴为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