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与西安教区社会服务中心主任陈瑞雪神父联系后获悉:英国人托尼先生办的慈善厨房发放食物及衣被等,是在教区负责人的同意和帮助下,在西安南堂门口有序地进行的。
让他们知道有很多人和他们的命运一样,失去了父母双亲,但仍在坚强地生活着。有20个艾滋孤儿,50多个孩子亲戚和当地的部分教友参加了这个活动。我们倾听了这些孩子们的故事,感受了她们内心深处的柔弱。
小徐说:领洗前由于自身的残疾,从来不爱出家门,也不敢见人,非常自卑,父母在世时,经常无缘无故地和妈妈发脾气吵架。
于是便兴冲冲、急忙忙地赶往圣堂。原想着到了堂里可以朝拜圣体、念念晚课,若有机会也可拜会一下本堂神父,顺便了解一下第二天的弥撒时间,待第二天参与弥撒以后再行返回。
他又重复地说着“——修女,谢谢您!谢谢您的天主,我以后再也不打阿美了。我和阿美明天要去您们那里。”第二天很早,他们夫妻已经等在我们办公室的门口了,进屋之后,阿美的丈夫就问祈祷室在哪儿?
当我看到那些健康的孩子,他们的衣服可以不用自己洗,而手脚不灵便的我,却要非常吃力地、甚至是用尽全力地洗自己的衣服时,我只能在心里忿忿地问一句:“妈妈,为什么呀?为什么是这样啊?”
晚上八点钟,游行队伍欢快而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伴随着"平安夜里真平安,小小耶稣卧马槽"的歌声,游行队伍进入了教堂,刹那间,钟鼓齐鸣,礼炮齐飞。接着开始了隆重的弥撒大典,由本堂刘林飞神父主祭。
圣女艾迪特•施泰因(EdithStein)曾说:“寻找真理的人,就是不知不觉地在寻找天主的人”。教宗本笃十六世从这角度看圣女玛达肋纳。这位耶稣的女门徒不停留在爱中,扎足不前。
在精神上,死者的代父郝向荣为他献上祈祷和弥撒,玉梅的代母孟心兰不时地去看望她和她的小孙子,用主耶稣基督的苦难和圣母的痛苦开导她,以手足般的爱关心她,鼓励她要时时刻刻依靠圣母,依靠主耶稣基督,只有这样,才能尽快走出痛苦
我家乡的教友们盼星星盼月亮,望眼欲穿地盼望有长住神父。现在来了沈介民神父,大家喜出望外,虽然沈神父身体有病,行动不便,但教友们满口答应主教:我们会好好照顾他,百般呵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