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在自己的生命中藉着慈悲努力包容他人,不自我封闭,不将自己关进自私自利的保险箱内。包容是慈悲的一面,它要求我们张开双臂接纳他人,不排拒任何人。
教宗指出,秘鲁天主教大学的创始人为服务社会和当地教会提出了勇敢的建议,提倡向其它文化和现实开放,因为如果我们自我封闭,就注定要走向失败。
最後教宗勉励广场上的朝圣者走童贞圣母玛利亚的道路,她亲身经历了为爱耶稣而舍弃自我的意义,赋予了亲情一种新的意义,首先从相信耶稣开始。
教宗指出,圣味增爵「一生走在寻找天主和自我的旅途中,在穷人身上与耶稣相遇」。在那次「光彩夺目的相遇」中,他蒙召「不再为自己而活,却毫无保留地在穷人身上服事耶稣」,承认穷人是「我们的主人和保护者」。
当我们所有的想法只导向自我,当我们的心没有给他人腾出空间时,上主就无法临在。基里尔宗主教指出,上主要求我们观察祂的道路,也就是承认天主临在於我们的生命和人类历史中。
以朝拜的方式祈祷帮助我们自谦自卑,但并不使我们自我贬抑。怀着自谦自卑地态度朝拜天主,会赋予我们高尚的品德。今天,有很多新任命的本堂神父在此,你们有教导信友们在静默中朝拜天主吗?
忍耐是向前行的人的美德,不是停滞不前和自我封闭者的美德。教宗表示:当你向前行走时会发生很多事情,但并非都是好事情。
贝尔彼得总会长最後指出圣庇护神父给今日人类的讯息,他说,我们要在十字架下重新找到自我。人若远离耶稣基督就会迷失自己。在十字架下有痊癒、救恩、喜悦、希望、爱和生命。
祂不能自我否认,因为祂爱我们,这就是天主的信实。当我们去忏悔时,请你们不要以为是去洗衣店,去清洗衣服上的污渍。不是的,我们是去接受这位信实的天主爱的拥抱,祂一直在等待我们。
谈到贫穷,教宗指出,正如圣依纳爵所言,贫穷是奉献生活的母亲,自我克制的围墙;贫穷能抵制世俗精神。贫穷精神没有商讨的余地,否则就会从虔诚的奉献变成虔诚的世俗。这个过程有3阶段。第一是金钱,即不守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