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神贫的基督;大儒使利玛空窦,不远万里,远涉重洋,历尽艰辛来到我们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带来了福音,带来了希望,为了福传,想方设法,就是在临终垂危的时候还惦记着未成熟的中国教会;被称为“慈悲天使”的印度德肋撒修女
教宗方济各在德肋撒修女封圣前夕,於9月3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广场接见了这些义工。在讲授要理时,教宗表示天主的慈悲从来不是一个好想法,而是让人们,特别是让穷人看到天主之爱的具体行动。
耶稣已经准备好开始祂的使命;因为这项使命有一个公开的敌人——撒殚,所以耶稣立马迎面与撒殚搏斗。
当天取自《撒慕尔纪上》的读经一记述了撒慕尔先知的父母,厄耳卡纳和亚纳的事迹。厄耳卡纳有两个妻子:一个是亚纳,她之前不能生育,另一个妻子培尼纳却有孩子。
女儿告诉我们,她决定不复读了,干脆回家劳动,不再受这个罪了,再叫她上学,就要把她折磨死了……我们没有办法,只好依了她。我和妻子苦思冥想天主为什么不帮助呢?是我们求恩不当么?
尼格老枢机在去年的非常主教会议期间与教宗方济各交谈。
(依62:1)然而文字福传的路并不好走,从我的第一篇文稿发表之后,我又写了十余篇,投向报社却杳无音讯,从欣喜的巅峰跌入失望的谷底,艰苦的劳动没有收获,内心的苦味难以言表:难道主不喜欢我用这种方式传扬他在我们身上的奇妙作为
读经:宗十34-43、格前五6-8、福音:路廿四1-12耶稣复活是基督信仰的中心,但也是最受古往今来「唯理主义者」(唯理主义或称「理性主义」,认为只有人的理智可以理解的东西才是真实的,有历史性的。
祂愿意把这启示的活水赐给那撒玛黎雅妇人,而且,在这会晤的过程中,耶稣便是逐步地给她启示自己:活水的赐予者,先知,默西亚,世界的救主。活水也是圣神的象征。
(石德肋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