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要理讲授中,教宗开门见山地指出,梅瑟从回应天主召叫的第一天起,就不是个说话唯唯诺诺的人。天主召叫梅瑟时,从人的角度来看,梅瑟是个「失败者」,逃到了米德杨的旷野。
众信徒都是“同道人”,旅程中的同伴,蒙召见证和宣讲天主圣言。根据上述文件的表述,同道偕行或众议精神(Synodality)是“教会的组成幅度,天主子民经由教会呈现出来”。
教会蒙召走向世界与人相遇,那里有许多兄弟姊妹期待得到慰藉和关爱”。遵行福音同时,教宗也向方济各大家庭的成员赠送了另两个劝勉:遵行福音和服从教会,这是从圣方济各的会规中受到的启迪。
相反地,希望应当“有如火焰一般燃烧并照明”,它“是与奥妙的相遇,是超越我们自身的美,是对我们提出质问的痛苦,是召叫我们的真理”。
他的一生可圈可点,不乏因没有追随主走上祭台的遗憾;也有为了教会甘愿自我奉献的种种事迹;更有鼓励子女走上圣召的决心;还有关心下一代的爱心。愿我们的主因他在世的做工,恩赐他早登天乡与天父相聚。
卡塔洛夫对先教宗若望廿三世年轻时在保加利亚担任宗座视察员的经历有所研究,出版了《龙卡利蒙席在保加利亚的教会关怀(1925年-1934年):根据档案新的原始资料进行历史-外交研究》(LasollecitudineecclesialedimonsignorRoncalliinBulgaria
经过死亡并复活升天的天主子耶稣基督,为我们人打穿了死亡的黑洞,并开启了天堂的大门(希10:11-14,18)。
今天这庆节的礼仪的确让我们看到,伯多禄和保禄蒙召走上一条共同命运之路,即殉道,这使他们与基督永远结合。
一旦受苦期满立即升天享福。炼狱亡灵一面渴望胜利教会的功劳和有力的转达,同时也需要战斗教会的祈祷和有效的帮助。而在世的信友可藉祈祷、善工、献祭帮助他们,使他们早日升天。
耶稣升天之后,立即派了一位天使来告诉我们他二次来临的方式:我现在怎样升天,还要怎样降来。让我们常常举目望天,期待着他的再度来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