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在心灵上受嘲弄,身体上遭受残暴折磨,最後受到不义的判决。教宗从耶稣的苦难谈到今日难民的严重悲剧,他说:耶稣也亲身感受到冷漠,因为没有人愿对祂的命运负责。
因此,他们是纯朴的战士,是最先与心灵苦难、与众多基督徒在生活中的苦难接触的人。我们很高兴听到他们倾述自己的期待与困难。
因此,我们要祈求上主除去这些阻碍,让我们在身体与心灵上获得安宁,好能自由地投身於为主服务。服事天主必须是自由的,因为我们是子女,不是奴隶。
祂必会问我用祂赐给我的塔冷通做了哪些事;祂必会询问在祂撒种的时候,我的心灵如何:是路边,还是荆棘丛,一如撒种比喻中所说的。我如何接纳天主的圣言?是否心灵开放?
教宗说:这个非凡事件中的‘光耀’表达了耶稣显圣容的目的:照亮门徒的思想和心灵,让他们明悟他们的老师是谁。这犹如一道闪光,突然揭示了耶稣的奥秘,照亮了祂的整个人和祂的整个事件。
关键在於我们不要习惯作恶,而要远离那毒害心灵、使心灵狭隘的事物,并且学习行善。教宗指出:行善不易,但我们应该不断学习行善。天主会教导我们,但我们要努力学习,要像小孩子那样学!
基督徒能在每日的生活中成圣,这意味着我们应在家庭、工作,甚至在疾病中善尽每日的本分,向天主开放心灵。教宗表示,圣人的表样首先告诉我们,基督徒的生活并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
教宗强调,当时的诱惑如今仍旧存在,例如把福音的讯息意识形态化、教会功能主义和教权主义,以及没有能力与人的心灵交谈。
他既是父亲又是牧人,勇於抵达另一处海岸,触摸当地人的心灵。圣人也被称为新梅瑟,因为在描绘他越过大海的一幅油画中,海水在他所经之处必会分开,为他开路。
嫉妒的人的心灵是黄色的,因为他们绝不会享有心灵健康的清新。教宗最后总结道,真正的奴隶是不懂得爱的人,对基督徒而言,这第三条诫命是主耶稣的预言,祂打破了罪的内在奴役,使人能够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