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印度加尔各答的圣德肋撒修女(1910–1997),仁爱会的创始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天主教女性。
信德网讯9月17日凤翔教区各会口的在俗方济会会士和教友1000余人,圣母方济会修女10多人在东指挥堂区,隆重庆祝圣方济印五伤节。上午10时许,由教区李镜峰主教主礼,29位神父襄礼,举行了庆典大弥撒。
教宗本笃十六世于去年4月12日出版的力作《纳匝肋的耶稣》,发行十个月来,销售量已经超过两百万册,而且在今年2008年内,营销教宗著作的国家将超过50个,从阿尔巴尼亚到巴西,从日本到新西兰,从埃及到印度尼西亚
在《若望福音》的记述中,玛利亚玛达肋纳第一次来到耶稣坟墓那里,看到的却是空墓。她於是跑去告诉门徒们,说耶稣的遗体被人搬走了(参閲:若廿1-2)。
据印尼东部巴布亚省马老奇天主教徒指出,卡农族禁止妇女在家生育的传统习俗,可能帮助部族教友理解耶稣诞生在马槽的故事。
信德网讯10月1日是国庆节,也是海南省定安县深水田德肋撒教堂120岁的生日。
想想那时真是太无知了,也太伤天主的心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这才对信仰开始有了个初步的认识,才感受到有信仰真好,有信仰的人真是太幸福了,我的时间也没白废。要说感受最深的还是上初三那年。
12月13日在圣地耶路撒冷圣母中心举行了一项国际会议,主题是玛达肋纳的奥迹,主要是讨论玛丽亚玛达肋纳的形象。
玛大肋纳的新旧译名传统老译名“玛大肋纳”的新译名为“德莲”。其传统全名为:玛丽亚•玛大肋纳(MaryMagdalene),简称:玛大肋纳。(有时亦译:玛达肋纳。)
满首刺冠,钉十架,五伤喋血。仰头望,在天之父,为何弃绝?三年艰辛为赎人,十四处路汗与血。瞻圣母,哀恸主受难,声哽咽。错案耻,主缄默;宽恕人,敞胸怀,功告就,救世人成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