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像个怨妇那样,纠缠于中国人有没有信仰,鄙视那些没有信仰的丑行,不如老老实实地去读一读关于信仰的书,去了解一些有信仰的人。当我们走进良善的有信仰的人,比说一万句抱怨的话都好。
让那些在人生中已经遭遇到被鄙视、讥讽和谩骂羞辱的人,在你们的慷慨和温柔亲切中获得庇护。特别是要让那些你们同侪中被拒绝的人,在你们自由和开放的心灵中找到温馨接纳的港湾。这就是在福音中耶稣要求你们的。”
这种鄙视。他们利用人,然后鄙视他。教宗指出:半途而废的牧人是一个失败者。牧人应该具备天主的心思,坚持到底,因为他不愿意任何一只羊丢失。真正的牧人、真正的基督徒内心具有这种热忱:一个都不能丢失。
最终,正是他这个如此遭受鄙视的人,却成了真正信徒的典范。相反地,法利塞人却是堕落的典范,因为骄傲折损各种善工,使祈祷变得空洞,远离天主和他人。
依撒意亚先知描述了在践行这一美德的过程中有许多不一致之处:照顾自己的生意经营和金钱,守斋则不过是一点儿点缀而已;一面勒索工人,一面还感谢上主可以守斋:穷人不得不禁食,因为他们没有东西吃,而且你还鄙视他们
’”教宗继续向信友说,唯有上主能够打破我们的陋习和固执,教导我们去分享“天父对每个人的怜悯”,特别是对那些被遗忘和被鄙视的人给予怜悯。耶稣要求我们走出自己,朝向祂行走。
反之,鄙视人和侵犯人的权利,特别是那些弱小者的权利只会引发各种问题。弱小者该当感到安全,强者该当公正才能有和平。君士坦丁堡宗主教提到复活节说:基督从死者中复活了。
教会团体非常活跃且处於成长中,尤其是在种姓之外的成员当中,他们今日仍经常受到许多人的鄙视。
基督教鄙视人们对财富的贪婪,更提倡关心他人,特别是要关心那些弱势社会群体。不仅如此,基督的拯世救民理念充满了博爱精神,不仅没有人我之别,也力图打破敌我之界。
我们绝不容许家庭从接纳和促进生命的地方,变成背叛、鄙视、否定、操纵或贩卖生命的地方,仿佛人有权按照自己的喜好处置生命这份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