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放下心中的执念,不再执着于自己定义的“天主”,愿意接受那位真实地走向十字架、又从死里复活的主时,我们的心就会重新“看见”。那时,我们才会真正明白,祂从未离开。
在教会历史上,无数圣人因着对使命的热忱,甘愿舍弃一切,为主作证:圣方济各放下财富走向贫苦人群,圣女小德兰在隐修院中燃烧爱火。今天,天主的召唤依然回荡在我们耳边。
因为我们坚信,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的强大动力,引领我们走向天主的怀抱,实现永恒的救赎。"
也是在罗马求学期间,龙嘉利的灵修走向有了转变:由对天主之正义的害怕转变为对天主之慈爱的信赖;在其日记中,他写道:对天主的爱的感觉和完全交付于他的仁慈,应该在我内替代其余一切。
[4] 因此,我个人认为,爱国会的未来走向,可以专注于「鼓励神长教友为社会公益事业献爱心,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兴办社会公益事」。
当今教宗曾说过教会整体,作为牧者的,应该如同基督耶稣那样行走,引导人类走出沙漠,迈向生命之地,走向与天主子的友谊,走向给予我们圆满生命的那一位。
私家调查人员丹·格雷特说,由在线聊天和在线交流引起的婚外情正使越来越多的家庭走向解体,他接手的案例中有15%的桃色事件祸起互联网。这病毒也蔓延到了我们基督徒中间。
车上大家互相认识的时候,神父说:我们朝圣之旅的导游不是导游,而是导圣,引导我们走向圣地,引导我们心灵走向圣洁的人。
2.移供圣体:穿越黑夜的陪伴弥撒结束后,圣体被恭移至特别准备的“圣所”,象征耶稣在园中被捕后走向苦路。信徒彻夜朝拜圣体,效法耶稣在孤独中的祈祷,学习在生命的黑暗中持守信德。
超性使人走向弟兄和人群。走出去,走出去!为我而言,这就是福传的核心。走出去意味着到达一个地方,即接近人。你若不走出自己,就永远不会接近人! 教宗谈到牧人是否接近他的信众,他的弥撒讲道便是衡量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