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罪人得到了他未曾体验过的仁慈拥抱。」 教宗举出的第三个例子是耶稣在纳因城遇到的寡妇的独子;那时,送葬队伍正打算埋葬这「死去的青年」。教宗强调,「耶稣怜悯这母亲,而非这青年。
在团体生活中尽管存在摩擦和困难,但我们受召在仁慈、忍耐和完美的爱德上不断成长。教宗指出,贫穷在奉献生活中既是一面墙,也是一位母亲。
’他们会用我们刚才听到的格林多后书的章节告诉我们:‘天主是仁慈的父,是施与各种安慰的天主,祂安慰了我们!’他们会这么简单直接地回答我们。
懂得以仁慈的举动去爱。仁爱使人怀着坚定不移的意向,始终爱人,爱众人,甚至爱那些不爱我们的人。爱不嫉妒,不自夸,不骄傲自大。一个人若过於以自我为中心,不重视别人的尊严,问题便会产生。
懂得以仁慈的举动去爱。仁爱使人怀着坚定不移的意向,始终爱人,爱众人,甚至爱那些不爱我们的人。爱不嫉妒,不自夸,不骄傲自大。一个人若过於以自我为中心,不重视别人的尊严,问题便会产生。
如果在经文中我们读到耶稣宽恕罪妇,我们则祈求对罪人的仁慈。如果经文中谈到耶稣将祂的身体作为面包赐予我们,我们则祈求能参与祂的圣体圣事。总而言之,圣经中谈到什麽,我们就将什麽作为祈祷意向。
耶稣是仁慈的榜样,他在挨饿的群众面前动了怜悯的心,任由穷人的需求质问自己,叫人走出内心的安全感、走出自己的偏见、狭隘的视野,以及个人、文化和宗教上的排除异己。
见证人的生活越是符合福音精神,越是喜悦、勇敢、温柔、善良和仁慈的,他的见证就越可信。
小城被感动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打着让善意不再尴尬、拯救爱心的条幅,为仁慈的老人募捐。一时间,爱心像空中飘飞的雪花纷至沓来,收到的善款之多,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因为他对待忘恩的和恶人是仁慈的(路六35-36);基督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就为我们死了,这证明天主怎样爱我们(罗5:8);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