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遵循耶稣的教导,敞开心胸,不固执於我行我素,我们就会得到喜乐和救恩,享看新天新地(廿一1-2)。教宗最後勉励道,我们要接纳耶稣的抚爱和宽恕,不自大,却怀抱希望。
不过,我们也知道自己蒙受了上主的救恩,在我们身上和我们周遭的事物上得以瞻仰及预先体尝基督复活的标记,即基督以祂的复活所进行的新创造。
教宗最後邀请众人与圣咏作者一起祈求说:上主,求祢使我们重获祢救恩的喜乐,求祢以慷慨的精神来扶持我们,好使我们用自己的生命赞美祢(参閲:咏五一14),使我们的灰土因着祢生命气息的力量而转变为爱慕的灰土。
撒辣透过分辨懂得她绝不能上吊自尽;托彼特觉察到,他必须「在祈祷和盼望中等待上主的救恩」。
天主慈悲宽仁并富於恩宠,这启示在《新约》中藉着基督的话语和祂的救恩使命达致圆满。
教宗最後祈求上主赐予我们恩宠,让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圣心庆祝伟大的功绩,伟大的救恩行动,伟大的救赎工程。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个完全的降下,我们才能明白这爱的奥迹为我们提供的救恩。然而,这并非易事,因为以偏概全的诱惑总是存在。蛇之前诱惑了厄娃,而在沙漠中蛇又伤害了以色列子民。
谦卑地向天主忏悔我们的罪,真诚地相信基督,效法基督的榜样,对永远的救恩有着实在的把握,为借着他的死和义进入那永恒的光荣做好准备。
教宗说:我们的使命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喜悦,即传承那有待分享的救恩与恩典。这项使命要求我们态度慷慨,放弃自我,以信赖之心顺从天主的圣意。
对基督徒而言这也是尴尬的议题,因为耶稣基督普世救恩的角色,以及教会向普世传教是至关重要的。教会必须了解,向信奉唯一天主的犹太人福传,与直接向属于其它宗教或世界观的人民传教,在方法上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