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今天我们能够肯定说明,我们所看到的这块布上的痕迹确实是一个人的遗体留下的印迹,这个人遭受了一系列酷刑,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他死了,从遗体留下的印迹便可明显看出。
最后默观了在米兰盎博罗削大教堂的十字架,尤其十字架上耶稣的面容,面带微笑,张开双臂。这个形象推动着每一位教友体验到唯有在爱和宽恕中才有光明和希望。这是耶稣的微笑,也是我们获得救恩的信心与希望。
帕罗林枢机进一步表示,管理烈士谷圣十字大殿的本笃会团体“已经接获提醒,并将持续被提醒他们完全服从命令和尊重民政当局的公民义务”。今年1月,本笃会团体的院长曾拒绝政府进入弗朗哥的墓地。
事实上,连耶稣也曾在橄榄园和十字架上,感受到被天父所遗弃。有时候,我们会感受到神枯,但是就算是在这种处境中,我们也别害怕,却要知道「天主把门徒们的生命牢牢地握在手中,祂爱我们并守护著我们」。
此前的7月初,在伊利诺伊州的罗克福德(Rockford)圣女伯尔纳德堂区的十字苦像被锤头击毁;7月中旬,蒙大拿州的一尊基督的态像被喷上棕褐色油漆,并用标语覆盖住,上面写道“你们要反抗”;此外,7月2日夜间
每一次我们注视十字架上的耶稣,都应想到祂是真正的天主,祂为完成使命、赔补世人的罪而奉献了生命。因此,我们若想成为耶稣的门徒,便应该效法祂,为爱天主和爱近人而奉献自己的一生。
弥撒前,主教偕众人游行至堂院内的路德圣母山前,一起祈祷、读经、歌唱、献香等祝圣了圣母山,把教会托付于天上的妈妈看顾,并为世人代祷,随后以十字架为前导进入圣堂开始弥撒。
教宗引用圣十字若望的话语解释道,天父在永恒的静默中讲述圣言、祂的圣子,「而灵魂必须侧耳静听」。在圣母玛利亚和大圣若瑟的日常榜样之下,耶稣在尘世生活中也体会到这份静默。
宗主教表示,基督“不是为某个团体、为了精英而降生并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是为了所有民族,为了全人类的得救”。接着,伯多禄廿一世宗主教讲道,面对分歧,有必要拿起“祈祷的武器”。
期盼所有会士以十字架上的基督为表帅,拥抱义人和罪人,让祈求使“所有人得救恩”。要坚信祈祷的力量,“这样战争就能停止,杀人的经济就不会得胜,让爱取代仇恨,让关怀代替冷漠,让对话比武器更强大”。